生活家6月至今,克拉玛依9人猝死,竟

◆猝死的9例患者中,1例是高温导致的热射病,8例是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导致的猝死

◆猝死的患者大部分为25岁—50岁的青壮年,且大多数此前无基础疾病

◆医生提示,出现胸闷、胸痛、四肢乏力、冒冷汗、头晕、恶心等症状及时就诊

本报讯(记者张冰)入夏以来,我市猝死病人明显增多,高温天气是不可忽视的诱因。6月至今,已有9位病人猝死,其中有8位都是中青年人。

7月12日,医院、医院、医院了解到以上信息。

猝死的病人中,1例是高温导致的热射病,8例是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导致的猝死。除了1位患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余均是25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青壮年患者此前大多数无基础疾病。

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冯梅介绍说,今年5月下旬至6月初,我市天气出现过一次高温天气,当时由于高温突至,不少市民措手不及,没有很好地进行防暑,导致中暑患者明显增多。有5位患者因为重度中暑引发了热射病,被送至急诊科抢救,其中一位患者不治身亡,年仅二十余岁。

“上周我市又出现了一次高温天气,不过这次市民有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中暑病人明显减少,我们科室迄今为止没有接诊过严重的热射病患者。因高温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较平常也没有明显增多,仅增高了2%—3%。”冯梅说,与此相对,市民过度吹空调、吃冷饮引发的疾病呈上升趋势,如呼吸系统疾病和急性肠胃炎,患者较平时分别增多了10%和15%。

身体对不同气温的反应

在医院,近期尚无接诊重度中暑患者,但因高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猝死的8例患者中,7位是心源性猝死患者,1位是脑出血患者。

“去年6月至7月,我们科室仅有一例因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患者,今年大幅增加。”医院急诊科主任张艳红说,仅上周,急诊科就连续接诊了三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由于发病快且突然,最终没能挽回患者的生命。“这些患者年龄均在30岁—45岁之间,此前身体都比较健康,从发病到死亡仅仅数小时,令人惋惜。”

张艳红说,高温天气易导致人体皮肤的表皮毛细血管扩张,内脏供血量减少,增加猝死风险。高温还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如果体液得不到及时补充,人体血液的黏稠度会增加,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从这几例高温引起心脏猝死的病例来看,即便是之前全无心脏病史的人群,依旧可能在此时倒下。“首先,没有基础疾病并不代表不患疾病,也可能患病而不自知;此外,在气温超过35度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高于正常温度时,猝死风险也更大。”

医院的医生提醒市民,我市刚刚进入伏天,高温天气可能还会持续,建议市民做好防暑措施,及时补充水分,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休息,不要在闷热环境下剧烈运动,年轻一族要避免长时间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四肢乏力、冒冷汗、头晕、恶心等症状,切不可大意,医院就诊。

医生提醒

出现不适症状立刻就诊

在高温天气下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伤害,冯梅和张艳红给了以下提醒。

1、避免持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生活,避免烈日直接暴晒,要及时补充水分。在高温天气时,有的市民为了“养生”,一味地不开空调或者风扇,这也是不可取的,在封闭闷热的环境中,人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可以将空调温度调到24度,避免空调直吹,对于比较怕冷的老年人,可以在其他无空调的房间活动,让空调房的冷空气吹进来,适当地降低温度。

2、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夏季温度高,人容易感到烦躁,这种“情绪中暑”会带来诸多问题,如让人心跳加快、舒张期缩短、心室内传导加快,引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3、保持充足的睡眠。夏季因为炎热,容易导致睡眠不足,而这会使心肌耗氧增加,也是心律失常的诱因之一。

4、高温天气,更要注意饮食,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避免引发胃肠道疾病。

5、不要过度依赖空调。如果空调温度太低,容易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可能引起血管突然收缩痉挛或扩张。有统计表明,温差变化10℃以上,心脑血管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3倍。

6、当出现头晕、头晕、胸闷、胸痛、恶心、神志不清等症状时,切不可大意,医院就诊。

7、平时注重健康体检,发现异常检查结果,一定要定期复查、随访。

回顾上轮高温点下面

今年夏天的首轮“高烤”,克拉玛依成绩咋样?

图文编辑张涛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屽尰闄㈢枟鏁堝ソ
鍖椾含鐧界櫆椋庨偅鍎垮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zy/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