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新文化馆投入使用
克拉玛依日报讯(通讯员李林欣)11月29日,几位市民走在新文化馆中央共享大厅。经过4年的建设,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的新文化馆已正式投入使用。
文化馆开设了书法、舞蹈、声乐、摄影等各类工作站;设有各类艺术培训教室、排练厅和琴房29间。总面积近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可为各类大型展览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
市文化馆、美术馆(新馆)简介
克拉玛依市文化馆(美术馆)位于克拉玛依市新文体中心广场北部区域,地处世纪大道与文体中心广场主要道路的交汇点,与周围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科博馆交相呼应,构成了文体中心的北部核心区。纵览市文化馆外部,南北长米,东西长米,总体呈正方形,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内部建筑分为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外部有近平方米的绿化和活动区域,为前来市文化馆活动的市民营造了舒适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层:
一层由主入口门厅、中央共享大厅、美术馆展览区、老年大学、木卡姆艺术团活动区、总务(物业)办公室等组成。环视一层大厅,整体延续了建筑现代、简洁的设计风格,整体色调从克拉玛依的自然风貌中提取,突出“水和油”的设计元素,用艺术化的手法加以诠释,形成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的空间基调,色彩明快、造型简洁。
地面采用水纹形深浅拼花,波光粼粼,让来馆内活动的市民进入一个文化的“水源地”,表达了“文化如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设计主旨。中央大厅高约23米,顶部玻璃天棚宛若镶嵌于天际的宝石,寓意克拉玛依通过文化的发展将成为“西部的宝石”、“戈壁的明珠”。墙面实墙部分装饰米色石材,窗户部分装饰竖向木纹金属管,立面延续了建筑竖向的线条分割,现代大气。墙面的两个大型LED屏幕以及宽敞的大厅空间,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了通畅的空间。
美术展览区以中央的展览大厅为中心南北对称,层高8.5米,总面积近平方米,顶面的透光膜天花模拟天光,让空间光线更加柔和自然,为各类大、小型展览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新文化馆将老年大学设在一楼,充足的照明、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为老年朋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年大学的主入口处设计了无障碍坡道,地面采用防滑地面,走廊两侧设置了扶手,卫生间内专门设计了供老年人使用的厕位;老年大学共有4间教室和舞蹈排练室,可同时容纳人上课。新馆同时设有网络培训教室,方便市民进行电脑及网络方面的学习。
二层:
二层主要为行政工作区域,除各行政办公室外,还设有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及非遗(木偶、剪纸等)工作室、陈列厅、传承室,书法、舞蹈、声乐、摄影等各类工作站和综合会议室等。
三层:
三层主要为各类艺术培训和活动区域,共设有各类培训教室19间,排练厅4间、琴房6间。考虑到公共空间声学的要求,三层两侧围廊走道墙面局部做条形吸音板,与木饰面组成高低起伏的线条,是克拉玛依戈壁滩天际线的提炼。顶面做条形凹凸矿棉板,起吸音作用,营造安静的室内氛围。整个区域根据不同工作性质选用适合的颜色加以区分和标识的,浅棕色墙面的培训室用以进行文学、书画等方面的培训;橙黄色墙面则为音乐、舞蹈培训教室。
四层:
四层为美术、书法创作和培训区域,分布了各类书画文学艺术研究室、创作室14间,书画培训教室3间。此外,四层还分布四个小型的书画和摄影作品展区,展区净高4.8米,以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非常适合小型艺术展览的举办。
四层还设有一间面积为平米的舞蹈排练厅,该排练厅面朝南,直面园区主要景观轴,通过落地无遮挡玻璃幕将室外景观引入排练厅内,厅内木质把杆、专业镜面、男女换衣间等配置齐全。多功能厅的总面积达平方米,空间分布合理,可容纳观众多人,厅内配置有较专业的音响、投影设施,是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学术讲座、小型文艺汇演的理想场所。
今后,克拉玛依市文化馆(美术馆)将始终坚持“服务群众、奉献艺术、敬业创新、传承发展”的文化馆精神,以不断繁荣群众文化为己任,认真履行艺术创作、艺术培训及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职能,着力创新服务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以优良的工作业绩为克拉玛依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料提供:克拉玛依文化馆吴克昌刘圆圆
封面设计:艾克
图文编辑:李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zy/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