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住房变迁从ldquo地窝子

  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将迎来66岁生日,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大油田。66年间,克拉玛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没有水、没有草、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漠,变成如今的绿树成荫、碧水穿城;66年间,我们与克拉玛依共成长,在这里奋斗、生活,感受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台特推出《克拉玛依,中国人的诗和远方》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一集《克拉玛依住房变迁:从“地窝子”到层层高楼》,通过克拉玛依发展变化的“蛛丝马迹”,带您了解这座年轻的城市。

·

房子,不仅仅是容身之所

更被赋予了“家”的意义

多少年、多少代

房子始终倾注着人们的希冀和憧憬

这些年来

从帐篷、地窝子到平房

再到如今的层层高楼、独栋别墅

……

住房的变迁

是一面镜子

照出了社会进步的影子

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

看看克拉玛依人的住房变迁

先生产后生活   克拉玛依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石油生产拉开了克拉玛依城市建设的序幕。当时的建设者们,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喊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在生产和工作的关键时期,工人们会吃住在工作地点,帐篷就是他们临时住所。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日夜兼程,下定了“不出油不死心”的决心,在克拉玛依这片土地上挥汗如雨,奉献青春。

  然而,城市设立初期,克拉玛依的第一批居民生活住房是怎样的?

听听亲历者怎么说?   克拉玛依市银河社区居民王锦蓉今年80岁。年,王锦蓉被分配到独山子38钻井队工作。作为老一辈石油工人代表,她亲历了克拉玛依油田生产建设和城市发展变化。   那时候的房子几乎不能称为房子,人们叫它“地窝子”,住房条件很艰苦,基本是大通铺。取暖用的是铁炉桶内燃煤或者梭梭柴,有些没有生火经验的人,常常在半夜被冻醒,而且容易一氧化碳中毒,极不安全,冬天下大雪时,有些地窝子门被雪封堵,早晨连门都出不去,需要有人帮忙从外面铲雪。

经过一段时间的咬牙坚持

生产秩序建立了起来油田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生活保障工作被提上日程建公房、盖民宅的行动开始了

变化一

搬出“地窝子”开始“打土坯”

  60年代石油工人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打土坯用以砌墙,利用野生的芦苇扎成苇把子做屋顶,搭建了许多连排的平房,但住房面积依然很小,一般每间平房只有十平方左右,即使结了婚,有了孩子的石油工人也仅仅只能分到18平方左右的一套两间平房,但相对来说,条件已大有改观,家中都已经盘了火墙,用上了煤气,点上土炉子,烘热火墙取暖,即安全又暖和。那时人们对住房的最高要求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随着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

石油勘探在克拉玛依多地取得突破

石油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住房改善工作受到重视

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变化二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

日子真的来了

  70年代,一些内地的房屋建设施工公司来到了克拉玛依,建造了第一批楼房,虽然楼房层数不多,仅有三、四层,楼房的面积也不是很大,只有四十到六十多平方米,采用红砖砌墙,最厚墙可达49厘米,预制混凝土楼、屋面板,实现了集中供暖,首批楼房建在鸿雁、石油、工人等小区。   最高的公用建筑也就是两层,当时的东方红商场被人们叫它大楼。   到了80年代时楼房更加普遍,大部分居民都住进了楼房。曾经的“地窝子”“土坯房”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的克拉玛依穿城河以北

80、90年代建成的居民区仍然屹立很多“老旧”小区被重新加了保温层和维护材料但仍然保留了当时的设计面貌让人们忆苦思甜、回味过去

变化三

房子越来越大

  90年代,人们的住房有了更大的改观,此时住房面积最大已达到90多平方,楼层也高达6层。那时房子基本上是福利分房,是根据年龄、工龄等条件进行分配。当时设计出了很多经典户型如:,被称为鸳鸯楼,是年轻人婚房的梦想。   当时的公共建筑也在逐渐拔高,尤其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都是当时的地标建筑,立面也出现了多种造型和风格。

保障性住房满足了

大多数人的住房需求但人们对房屋的结构、功能、类型要求更加多元高层、花园洋房、别墅等不同类型的商品房在房屋销售市场越来越受欢迎

变化四

住宅已经逐渐商品化

  年初期,住宅已经逐渐商品化,出现了商品房,房子面积也在扩大,面积达到90~平方,甚至平方米以上。一些内地建筑元素也开始出现在克拉玛依的住宅建筑中,如落地窗、室外构架等。建筑采用节能材料。采暖也出现了新的形式,除了集中供暖暖气片以外,还有单设的壁挂炉采暖。另有一种新的采暖方式——地热辐射,也就是常说的地暖,既节约了空间,也增加了舒适度,更加节能。   年,出现了第一个全高层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此后的高层住宅小区层出不穷,最多层数已达到30余层。房屋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住宅形式更加多样,包括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叠拼住宅,联排别墅、独立别墅等,面积最大可达余平方,即使多层建筑也采用了电梯,舒适度更高,还可满足无障碍人士的需求。住房是安居工程关系民生冷暖住房保障的一步步加强也是体现了城市实力的不断增强克拉玛依看变化带您通过克拉玛依变化的“蛛丝马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

与她一同成长、一同发展和进步

部分资料来源: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分公司规划建筑所副所长唐坚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广电全媒体记者:魏晓丽、寇瑜、胥生燕

视频制作:西仁古丽

编辑排版:小丽

审核:牛新里阿斯娅·阿尤甫高洁罗臻

往期精彩回顾

“克拉玛依,中国人的诗和远方”短视频征集大赛面向全国火热开启!

镜头里的克拉玛依,你变了!

一条河:打开生活的源泉承载幸福的力量

点赞+收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w/129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