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办实事我院作为主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项工作以来,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把“学党史”和“办实事”紧密结合起来,在全民接种新冠疫苗之际,作为我市唯一医院,医院党委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包括接种组、救治组、后勤保障人员、志愿者在内人的疫苗接种队伍,其中党员人数81人,超过总人数50%。

此次接种工作,我院作为全市主力军承担了大学城、体育馆、政府二号楼等地的疫苗接种及保障服务工作,同时承担我市绿雅社区卫生服务站、南林居委会室内及操场、小拐卫生院等8个疫苗接种点的保障服务工作。

据悉,大学城疫苗接种点主要担负着我市大中专院校师生的疫苗接种任务;体育馆疫苗接种点主要担负着克拉玛依区属规上企业职工的疫苗接种任务;政府二号楼主要担负市政府部门及个别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疫苗接种任务;为保障全市接种疫苗工作顺利进行,我院还派出十多名医生前往我市其余8个疫苗接种点进行保障服务工作。

在市体育馆、大学城以及政府二号楼等疫苗接种现场以及其他疫苗接种点,我院在每个驻点专门安排了应急救治保障团队,对接种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应对处置。医院还严格按照疫苗存储标准,配置了专门用于存储疫苗的医用冰箱,疫苗全程进行冷链运送。

在现场各部门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接种任务有序进行,为受种者普及新冠疫苗知识、排除禁忌症、处理并发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升群众的接种意愿,形成理解、意愿、支持新冠疫苗接种的良好氛围,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我院党委书记李正刚对本次疫苗接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克服了诸多困难,全力保证本次疫苗的接种工作,医务人员起早贪黑,忘我工作,非常辛苦,体现了我院人高效执行,团结协作,能打硬仗的良好精神风貌。”

文:胡阳、许文博、任建全

责任编辑:王园媛

医院简介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戈壁明珠—克拉玛依市医院,始建于年,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大油医院.她的前身是克拉玛依矿区医务所。年10月29日,沉睡千年的准噶尔盆地被钻机的轰鸣声惊醒,随着克一号井黑色液体的喷涌而出,一批批有志儿女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火一般的热情,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于荒无人烟的克拉玛依油田,他们中有医务工作者。

年4月在黑油山脚下,建起了帐篷医务,命名为克拉玛依矿区医务所,当时仅有5名医务人员,医疗设备几乎是零。年,中国人民 医院的爱国将士们从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集体转业来到克拉玛依,医院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年更名为新医院;年更名为医院;年更名为克拉玛依市医院。回首半个世纪的历程,克拉玛依市医院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五十年的发展,经过几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如今的医院已从一个简陋的矿区医务所,建设成为今天学科齐全、技术人才济济、医疗设备先进、就医环境优美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医院。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实开床位张,年均门诊病人余万人次,住院病人3万余人次,急诊病人17余万人次,手术2.5万余例次。担负着克拉玛依市及周边地区余万人口的疑难杂症及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

主要荣誉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改善医院;

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国家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创伤中心”;

自治区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自治区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自治区消化系统肿瘤精准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自治区临床基因检测与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

医院。

在册职工余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人。硕士人、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博士生导师1名,拥有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自治区天山英才、自治区天池百人计划等领军和拔尖人才7人。

拥有临床护理、心血管内科、骨科、妇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病科、康复医学科、肿瘤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烧伤科、皮肤科、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影像科等14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眼科、产科、儿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

医院近五年获国家级科研立项4项、省部级项目36项,获国家级新型实用专利29个、国家软件著作权12个,省级科研成果7项。发表论文篇,其中SCI文章43篇、中华级65篇、国家级篇。担任自治区及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人员90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年加入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实证研究工作;年成为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美国心脏协会急救技能培训典范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试点单位;北疆医学考试中心,承接国家及自治区各类考核工作。

智慧医疗,享受便捷服务。年,医院数字化诊疗系统实现就诊预约、检查预约、治疗预约、体检预约、核酸检测预约、住院预约、探视预约;年,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6医院;年,自主研发的HPD系统成为全疆独一无二的特色物联网系统;年,“医院”上线;医院率先推行“码”上就医,实现无接触式就医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疾病智能筛查;创建了数字员工管理体系;医院医院,实现病历无纸化,医院管理台帐虚拟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成为行业翘楚。

依托远程医疗,实现高品质医疗服务。依托远程医学平台,医院现已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探视、远程教学、视频会议、远程医学监护、远程护理、影像会诊、疑难病历讨论、科室托管等业务。年承担国家级科技惠民项目《克拉玛依市远程医疗技术示范与推广》。目前,医院、医院、医院等国内40医院开展远程合作,区域医疗网络平台辐射北疆周边地区70多家医疗机构。依托信息化与远程医学技术,先后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哈萨克斯坦国家医学科学中心、巴基斯坦瓜达尔地区医疗机构开展国际远程会诊。建成了跨区域的云影像PACS平台,为克拉玛医院提供CT、核磁、病理、心电诊断服务,实现了区域内一体化远程影像诊断新模式。

开展多学科协作(MDT),优化诊疗模式。年6月医院成立“肿瘤MDT”,在全疆率先开展MDT工作模式。年7月率先成立了多学科协作(MDT)诊疗中心,强化“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整合各学科专业的团队优势,实现精准化、个体化、全程全方位的“一站式”诊疗服务。

开展精准微创治疗技术。骨科中心脊柱内镜辅助下的L45椎间融合术;介入科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一体静脉分流术(TlPS手术),恶性肿瘤碘粒子植入手术;妇幼中心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神经内科脑动脉内机械取栓术、脑动脉支架成形术、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神经外科神经内镜下的脑内血肿清除微创手术;普外中心:动脉夹层手术;以十二指肠镜、胆道子镜为核心的多镜联合技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半肝切除术等多项高难度的手术技术居于疆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以急危重症为重点,创建跨区域的急诊急救体系。依托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级卒中中心,畅通心脑血管绿色通道,医院的诊疗资源,使北疆区域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最大限度地降低北疆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率。

成立日间手术中心,开展一站式服务。年9月,医院成立日间手术中心,集中收治日间手术患者,整个住院时间不超过48小时。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降低病人费用、提高住院床位使用率,为更多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医疗援疆注入新活力。受益于上海医疗援疆工作,医院先后成立了名医工作室、胸痛中心、盆底中心、前列腺中心、生殖与内分泌门诊。在上海医疗援疆专家的带领下,成功开展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手术,填补了本地区多项医疗技术的空白。

新医院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89.20m2,床位张;二期16万平米,床位达到张。功能定位为“立足西部、面向中亚、医院”,满足克拉玛依市民高品质的医疗需求,成为北疆(四地五师)区域性疑难危重症、重大疾病的救治中心。重点打造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七大中心”(脑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病中心、肿瘤中心、创伤中心、妇幼中心、呼吸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为抓手,医院诊疗能力、区域协作能力。

关于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w/1216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