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故事小吃篇bull其一
本科在老校区两年,新校区两年。老校区时光的主题是,社团与兴趣。新校区时光的主题则是,学习与蹉跎。在蹉跎时光和后悔蹉跎而陷入失眠的矛盾过程中,我明白了对绝大多数人,注定有一定比例时间是要拿来挥霍,有人说挥霍方式有雅俗之别,我认为雅俗界定是主观的,所以在大家挥霍时间的项目上实在是构不成什么高下之分,看剧有看剧的乐,看书有看书的趣,打游戏人家也畅快其中,事情本身中性,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意义。
无数次路过的津湾广场。品味天津小吃,这件事就挺有意义。我在天津吃了七年,吃过很多次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耳朵眼炸糕还有麻花,这些可能是外地人对天津小吃界印象的总统山,排名分先后的。狗不理分店很多,山东路、意风区、津湾广场和天大学四的都去过,味道差不多,环境各有特色,服务最好的是津湾那家(不是18个褶给您换一屉)。狗不理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包子,不论价格只说口味是合格的,似乎天大校园里那家价格便宜很多,甚至有本校学生优惠套餐。大二那年,狗不理集团开办了第一家Gloria咖啡,在我们学校建筑学院旁边,然后他们接待的第一个大型活动,就是我们部门主办的国际文化交流主题的校级活动,也算缘分。
大三那年,发小来天津吃狗不理,落座啪啪先点了十屉包子,兄弟表示就好这口,我表示就欣赏他这局气。煎饼果子是很亲民的小吃。在天津,最正宗的煎饼讲究用纯绿豆面儿加鸡蛋摊皮儿,撒上芝麻葱花,放果子或果蓖儿,然后刷面酱、辣酱、腐乳酱。哪家最好吃没定论,天津朋友都说最好吃的煎饼在自家楼下。我吃的第一家是“二嫂子”,就在校门口不远,号称天津煎饼果子协会的十强,上过《天天向上》节目,吃着直观感受是面皮儿特厚实管饱。“二嫂子”家据说还有海参煎饼,未曾见过。旁边还有几家叫得出名号的店,包括加酱牛肉的煎饼果子,吃着都没有太惊艳。“红姐”煎饼在六里台小吃圈算后起之秀,他家火起来是因为上了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国》,他家的鸡蛋和酱汁似乎更香,还送豆浆。最对我口味的还得是“南楼煎饼”,全市连锁,离学校最近的是滨江道店,果蓖儿果子很香,深受身边天津朋友认可。
六里台马路拐角,夜间最热闹的就是煎饼门脸。
社区旁边早点摊卖的煎饼我也吃过,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在津塔上班那会儿,早上骑车路过哈密道的某个小路口早点摊上,老奶奶做得不紧不慢,煎饼味道不错还实惠。
耳朵眼炸糕和桂发祥麻花,在我看来都是糖类与花生油碰撞诞生的小吃,头一口满嘴油香,吃多了会腻。如有兴趣,耳朵眼会馆也值得造访。天津早餐的小吃不得不提锅巴菜,学校北门出去不远有两家——大福来和真素诚,大福来的早餐种类更全,锅巴菜最受欢迎。大福来的其他早点,还有牛肉烧饼、茶鸡蛋、菱角汤、老豆腐等,门口卖的鸡蛋果子也是特色。
大福来的标准套餐,能吃的人不介意点两碗。
此外,我一直觉得学校食堂的各种小吃也值得说道。之所以把食堂归在小吃篇,是因为我觉得食堂形不成像样的菜系。
大一大二期间,我住七里台宿舍,基本只吃学三食堂,购买次数最多的是老学三的江西拌粉,后来跟拌粉阿姨形成了默契,每次我一抵达窗口,“牛肉拌粉是吧!等好儿。”卖饼的姐姐记忆力也很好,前年回学三食堂买土家酱香饼,老姐还认得我,一晃都六年了。大二那年,外卖夜宵突然爆火,学三食堂也趁机推出夜宵项目,记得有啤酒、卤味、砂锅、炒饭等,只经营了几个月。哦!想起了刚入学时候的“学六”,那是天南楼后曾经存在过的一条小吃街,也是属于老一辈天大人的地摊记忆。我们上完晚课,或者忙完社团工作,总要来这里买份夜宵,有鸡腿鱿鱼炒饭(今西门满堂红)、鸡蛋灌饼、烤冷面、手抓饼等。特别记得韩国留学生小姐姐们都超爱烤冷面,路灯投在她们画着精致妆容的脸上,周遭是烤冷面摊烟火气和排队同学们的年轻笑声,那氛围你懂吧!就瞬间让刚入学的我觉得,大学时光真好、青春真好。
社团组织刷夜之时,跟学六宵夜更配呢。图片对应时节该是年春,背景的母亲节许愿树太美。
大三伊始,我们搬到了北洋园,津南区地广人稀似乎只能窝在学校吃食堂。学三棠园的小炒很好吃,锅包肉可以排第一,当时尽管减肥很痛苦,可隔两天总要奖励自己一顿棠园的锅包肉+桃仁鸡丁盖饭。棠园夏季限定款,菠萝西瓜炒饭。
学一梅园离我宿舍最近,是学校自营的食堂,当时大家普遍不很喜欢梅园。梅园却没有停止过讨好同学们胃口的尝试,二楼卖铁板大连鱿鱼,还有杨国福麻辣烫、沙县小吃,一楼卖过豌杂面、平价牛排、健身餐等。我室友最喜欢的是清真食堂(是叫菊园吗?)的烤鱼,记得班长超儿带我们也吃过。在菊园,我愿意无限回购的是大盘鸡拌面,白皮面配合鸡块的酥烂、土豆块的沙糯,好吃又管饱,味道上总能把我拉回记忆中徐晨阳在克拉玛依老街请我跟益哥吃的那顿大盘鸡。新校区两年,认真实验和好好吃饭是最重要的两件事。图上是超儿和坤源儿在调精馏塔,我在干嘛,当然是坐镇指挥和计算数据。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要整天泡在实验室,那段时间常去学二兰园,迷上了苏式汤面,他家浇头很丰富,排骨、爆鳝、焖肉、炒菇等天天吃不重样。还是兰园,大四学车最辛苦的时候,冬天就得五点四十起床去东南门坐车,路上经过兰园买份大饼夹鸡柳作早饭。学车最辛苦的不只是要早起,从练车场回来也是个难题!当时我住津南,练车场却在东丽区南孙庄附近,教练忙的话就得自行回校,我只能地铁转一号线去华山里站,再坐个全程公车回去。华山里附近有个居民区叫小海地,小吃饭店挺多,所以我也没亏待自己。在冬天的驾校车场,寒冷与饥饿是双重考验。继续讲新校区食堂,学五桃园跟老校区学三食堂是一个餐饮公司,风格差不多,陪室友在图书馆考研复习的时候,就近吃桃园。桃园一楼有家小火锅还不错,跟我萌萌姐匆匆吃了顿火锅,她就跑去上海不见了,想念怨念哼!新校区学四是竹园,一个我相对陌生的食堂,离我最远,曾经慕名去吃竹园的蜜汁鸭腿,坤源儿骑电动车载我去的,那天我坐在局促的后座,怕他驮不动又怕他乱晃超速的样子,大概像极了爱情。又想起来,每周日上完双学位的课,接送车停在东南门,我跟小伙伴们总要在竹园吃完午饭再回宿舍。那时的北洋园太美。(来源:北洋光影)这便是我对新校区几个食堂的印象。还没完,南开园新校区其实更胜一筹!北区有subway、拉面馆、面包店这些就不谈了,南区的津乐园、及美食广场填补了我无数个周末的肚子,老王豆皮从老校区吃到新校区,不管什么恶劣天气,风里雨里,老王骑着三轮车送货等你。
新校区的食堂和外卖如果不能满足我们,还可以去咸水沽镇,室友大佬比我懂,可以放心跟着他去咸水沽县城蹭吃蹭喝,都是十分快乐的经历。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s/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