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乌鲁木齐市友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乌鲁木齐市的“友好”,也就是现在的友好路同克拉玛依路的交汇方圆几公里范围,是乌鲁木齐市比较繁华的地方之一。但是,当时让我不理解的是,这“友好”不仅仅叫“友好”,也叫“反修”,我现在才明白,这是和过去我没国家同前苏联外交上有很大的关系,闹矛盾的时候就叫“反修”,关系恢复正常化后就立马改为“友好”。
当年红卫兵挂“反修”路牌街上3层楼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高层当时的临街好热闹在我的印象中,“友好”十字路口靠西南侧的院子里有个放电影的地方,名为“地质俱乐部”,在这里,我看了来乌鲁木齐生活后的第一场电影,那电影的名字叫《少年犯》。电影刚放完没有几天,我就看到满大街就流行起《少年犯》里的主题歌,年轻小伙子学《少年犯》里的少年犯的样子,剃个光光头,这在当时来说给人感觉很酷,很时尚。
当时的《少年犯》宣传海报友好路沿线的高楼很少,除了门面上的一些平房外,楼房大都在二、三层到五、六层,最高的楼要数友好北路的高八层楼高昆仑宾馆了。昆仑宾馆占地八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米,有两座接待楼,主楼建于一九五九年,建筑宏伟,据说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乌鲁木齐市最高大的建筑物,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八楼”。
当时高八层楼高昆仑宾馆当时友好路北路西侧的自治区展览馆八楼公交站牌2路公共汽车到站等公交过来的人们在姨妈家里,我几乎每天下午都盼望姨妈早点下班,因为姨妈从外面回来时,总能从那个布袋子里掏出很多东西。有时有饼干,有时是糖块,有时是火柴,有时是布料,有时是白菜、萝卜,有时是鸡蛋、砖茶。我知道,这都是在“友好”买的。
自由市场街边小吃我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s/1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