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好政策让他重拾致富
<年,随着相关政策的大力实施,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迎来了第一批开荒的农户,毛少荣就是其中一员。在与爱人商量后,他们自筹资金种起了棉花。
上一篇文章: 迷路遇老人搭救老人多了一个女儿人民日报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种了这么多年棉花,毛少荣从未有半点懈怠。这几年,他家的亩棉花地年产量达吨。虽说棉花价格低了些,但产量不错,加上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政策,他们挣上了钱。
毛少荣说,他们之所以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除了夫妻俩的辛勤劳作外,还得益于市财政局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
近日,毛少荣讲述了这项政策让他受益的故事——
资金受阻
早些时候,棉花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收益不好,加上种植棉花的成本逐年上涨,日子很不好过。要打理好亩棉花,化肥、薄膜、滴灌带……细算下来,需要投入上百万元。这笔钱对个体农户来说,实在太多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耽误了生产,还大大提高了人工成本费用。
4月初,棉花就要开始播种了。但农资企业不给赊账,筹集不到资金,种植就进行不下去。如果就这么耗下去,那亩地就荒了。
除了向银行贷款,我想不到其他的好法子。我赶紧带上相关材料,到银行申请高额贷款。但高额贷款不仅利率高,还要额外的评估费用和抵押金,我手上只剩一点存款了。毫无意外,银行拒绝了我的申请。
我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小额贷款。我跑遍了克拉玛依大大小小的银行,了解到小额贷款少的可以贷一两万元,多的不到八万元。无奈之下,我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但筹来的钱并不多。
面对几十万元的资金缺口,我有些慌了。
雪中送炭
没想到,几天后,事情出现了转机。
我想起来,2月的一天,我在克拉玛依市金龙国民村镇银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s/1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