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第二大移民城市当然不是
大约在年,一则新闻第一次给苏州冠以“移民城市”的帽子。但苏州是移民城市吗?不妨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关于的定义,目前没有什么特别权威、特别统一的说法,目前能查到比较正规的定义是:移民城市是一种城市人口类型,表现为大多数外来人口短时间内移入而形成的城市,多形成于近代工业、商贸集聚形成。典型的代表有深圳、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那么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的几个特点:
1、本来此地不是城市
2、短时间内大量人口迁入
3、多因工业、商贸聚集形成
4、基本没有本土文化,以外来文化为主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来看看上面提到的几个城市的形成:
深圳:原本是个渔村,因为划为经济特区而繁荣
攀枝花、克拉玛依:得益于发现大型矿产,大批工厂、工人汇聚到此
这些地方原本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甚至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因为机缘巧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短时间内成为城市。而且成为城市的历史普遍比较晚或者比较短,基本集中在近现代,而且基本没有什么原生本土文化特色。(深圳的文化属于大广东文化范畴,并没有什么说的上的深圳这座城市的本土原生文化)这些特征都符合的定义。
但是苏州呢?苏州的前生今世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
从时间来上来说
苏州是一座拥有多年历史的古城,还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在苏州有发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在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
从人口构成来说
苏州从诞生之初就是春秋吴国的首都,其后行政级别一直稳定在诸侯国首都、省会、州府的地位,本土人口基数相当大。
西汉会稽郡下的吴县、娄县(今昆山东北)共有户,口;
东汉永建四年(年),吴、娄两县共户、口;
唐朝元和年间,苏州辖7县,共户;吴县、长洲、常熟、昆山4县共户、口;
北宋宣和年间,平江府辖5县,共户、口;
蒙元至元二十七年(0年),平江路领县6,人口已达余万;
明初洪武四年(年)统计,时苏州府领县6,共47万户,万口;
从本土原生文化来说
语言:苏州话是吴语的代表,属于江南本土方言
风俗:苏州有许多本土风俗,比如全国只有苏州冬至大过年,喝冬酿酒,全国唯一的肉月饼等等
曲艺:百戏之祖的昆曲、风靡一时的评弹都是基于苏州本土方言衍生出来的曲艺形式
综上所述,苏州有悠久身世、长达多年的繁荣历史、深厚的本土文化风俗。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无一不是瑰宝、无一不是苏州悠久历史的体现和彰显。苏州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因为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或者是近现代因为工商业聚集而形成的城市。
因此,说苏州是“移民城市”还是“第二大”的提法是完全错误的,顶多也就是外来人口第二多的城市罢了。
当然,苏州自古就是个包容开放的城市,从古至今就一直欢迎热爱苏州的人来苏州定居。伍子胥、白居易、盛宣怀、贝聿铭……无数名人在苏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qh/1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