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事件呼吁私桩共享,更要公共设施到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据报道,近日,蔚来对新疆部分充电桩进行限制,高峰期仅允许自家车辆充电。消息迅速引发了广大车主热议。甚至还有车主表示,“从克拉玛依到赛里木湖,高速上唯一的充电是蔚来的,不让其他的品牌充电。……这种格局的品牌有什么理由活着呢?”
蔚来为何出台这一措施?不久之前,有蔚来车主发帖吐槽,称新疆旅游很火但对电车不太友好,赛里木湖边只有蔚来的两个充电桩,还全部被特斯拉占领了。随后,新疆蔚来宣布,将星星峡、红山口、库尔勒、赛里木湖、乌苏、伊宁市的七个超充站,在7月20日到10月8日的高峰期间设置为蔚来车主专属。
充电桩是蔚来自己修建并且运营维护的,但若是选择所谓“格局”,甚至不能很好地保障自家车主的权益。毫无疑问,不少人对“格局”一词的理解是有些偏颇的。格局,显然不等同于一视同仁,否则那就成了公共服务部门的格局而不是企业的格局。
诚然,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企业往往能走得更远,走出一片更开阔的天地。这一点上,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也坦诚“一直希望有更大的格局和能力来服务更多用户,帮助整个产业”,换而言之,格局确实还可以更大。
如果在偏远地区修建充电桩且仅在限时内不予“出借”的蔚来尚且被称为没有格局,那么,压根不去那边修建充电桩来提供服务的企业又怎么说?指出这一点,当然不是为了指责谁谁谁没有格局,而是在提醒,道德绑架必定会成为“回旋镖”。借用一些大词来表达看法的时候,要格外谨慎。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如何修建、管理、使用的发展脉络,十分眼熟,使人联想起另一个截然不同但与之相近的领域,那就是手机快速充电技术标准的发展史。
正如在电动汽车行业,企业需要用“修建充电桩-让充电桩优先服务自家用户”来打造相对优势,在手机行业,企业则利用快充私有协议建立起了彼此之间的技术壁垒。结果就是:手机装上原配充电线充电器,充电速度飞快;换个非原厂的,充电效率就跌了下来。炫技、卖点、培养用户依赖……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坏处显而易见,但付出代价的通常是用户:人们手边有了越来越多分不清的充电器和充电线,尽管他们分明长得一样,但效果差得很远——正如,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但是那位路过蔚来充电桩的车主却依然只能怒气冲冲、遗憾离去。
好消息是,这种麻烦并不会是永久的。如果快充技术可以不再“卷”而是通用,如果手机快充协议可以结束私有走向公版,那么充电桩的使用当然也可以。
我们已经看到,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头部厂商们能够联合起来推动形成快速充电技术规范。也许终有一天,电动汽车厂商们也会这样去做,让充电桩真正变成一个“公用”设施,结束这种细节上的竞争,将精力放到其他研发项上去。但,在那之前,电动汽车厂商在充电桩上各自为营、以此相争的阶段,恐怕还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充电桩数目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便捷普及,也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说有什么是真正的“格局”:那就是能提前看到我们即将走向的未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以余力去推动产业和公共服务的发展。这句话不仅说给蔚来,也说给其他的电动汽车企业。一个电动汽车友好的社会,已经很近很近,但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
jp.jiupainews.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qh/1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