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撰文对唐汪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对唐汪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清明节假期,随甘肃省东乡族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一行到家乡唐汪川进行实地采风,收获颇丰,感触也很多。我们正好赶上唐汪川万亩杏花盛放的时节,安静的古镇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从洞子沟边到沙沟集市,旅游大巴车和各式自驾车辆排起了足有一公里的汽车长龙。四面八方的游客从临夏、兰州、青海,甚至宁夏、湖南、重庆、云南、山西等地慕名而来,一睹“陇上杏花村”的芳容。牛形山下、洮水岸边、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大街小巷,一派热闹景象。在我们采风的过程中,惊叹的赞美声很多,但抱怨声也不少。一边是满川杏花争香斗艳、落英缤纷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一边是卫生脏乱、交通堵塞、吃住不便的尴尬与无奈。一路上,想了很多,现将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商榷。在谈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盘点一下唐汪的主要看点。

          一唐汪旅游的六大看点          1陇上杏花村          

沿着润泽两岸的滚滚洮河水,来到久负盛名的“陇上杏花第一村”——唐汪川,这里气候湿润,风光旖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尤以盛产“唐汪大接杏”而著名。唐汪川地处洮河的河谷地带,位于东乡县东北部,是甘肃省最大的自然村。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河州、兰州的重要通道和驿站,距省城兰州62公里,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四季风光秀丽。每到清明时节,在洮河沿岸万亩杏花竞相开放,到处呈现出杏花盛开争艳的花的世界,因此被誉为“陇上杏花第一村”。这里盛产的大接杏,色艳味甜,肉厚汁多,称为果中之珍品。大接杏远销省内外,创值达万元,成为东乡的一大特色“名片”经济。早些年,每到杏花季和杏熟季,在这里举办“杏花会”和“杏子节”,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客商前来观赏。险峻的葡萄山、红塔柱的自然雄姿,洮河沿岸的风光美景,红塔寺佛教圣地、三合枣林、石峡口拱北等旅游景点,比比皆是,广迎四方游客观光旅游。

          2千年古刹红塔寺          

沿着奔腾不息的洮河水,来到唐汪川红塔山,这里地势险峻,山峦层次分明,丹霞地貌别具特色。红塔山上,两根红色巨柱非常明显,凸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巨柱下就是有名的红塔寺。雄居川心的红塔山,犹如一条巨龙,由西向东,将这片神奇的土地分为上下两川,红塔寺在百丈红塔岩石上凿成,寺名由此而得。红塔寺历史已很悠久,始建于南宋末年,后经多次重修。在清朝乾隆二十三年,红塔寺就建成了上、中、下三殿,全寺布局合理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本人于年8月11日登上红塔寺石窟,首次发现了红塔寺壁画(参见:兰州日报年12月20日第R13版《红塔寺石窟壁画面世之谜》,记者安君吉平)。之后,州县文保部门、省敦煌研究院等单位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我省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让甘肃成为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聚集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进入宋元之后,甘肃佛教石窟艺术就逐渐地随着中西商路的变迁和战乱而逐渐衰落下来。特别是清代,在甘肃几乎找不出一处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此次红塔寺石窟内壁画以及塑像的发现,使甘肃石窟的历史延续到了清代。而且红塔寺石窟内的壁画也成为临夏州发现的仅次于炳灵寺石窟之外的又一处重大发现,填补了东乡境内没有石窟壁画的空白。

          3石峡口拱北          

石峡口拱北位于洮河之滨的东乡县唐汪镇,依山傍水,气势雄伟,格局新颖,融古典建筑和伊斯兰文化为一体。拱北占地面积70余亩,主要墓主人是穆罕默德·罕乃非耶。相传唐汪川在很久前水患严重,经常危害着附近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后来穆罕默德十九世后裔罕乃非耶,于宋元之间由波斯来到中国,后到东乡唐汪,曾引导群众疏通河水,导其入峡,水患逐渐平息。后来大拱北教众为了纪念先贤给他修了墓冢,名曰“峡口拱北”,早年大拱北派人看守,以后由该地当家人守护。石峡口道祖者乃天方穆圣十九辈后裔,穆罕默德·罕乃非耶。由波斯来到中国,传授嗄吉忍耶教理,显迹并归真于东乡卧龙山南侧平台上,修建了墓冢,在清康熙年间廿九辈圣裔华哲,阿卜董拉西道祖的高徒祁静一师祖,指派妥太爷守护道袒墓冢,历经几代当家人的修建,拱北颇为壮观。

          4唐汪丹霞地貌          

唐汪丹霞地貌峥嵘挺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临夏州境内较大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唐汪丹霞以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而称奇,有红塔柱、尖山刀、黄龙神爪、尕红山等景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名副其实的地质公园。

          5唐汪文化:山神庙遗址          

唐汪川山神庙遗址,位于唐汪镇胡浪村洮河西岸第三台地上,面积约1万平方米。年春,胡浪村社员在植树时发现,并出土陶器19件。还有大量陶片,多为加砂粗陶。由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的黄河水库考察队把唐汪乡胡浪村三台地命名为唐汪川文化类型。在第三台地朝南的牛形山脚下有根矗立的小红塔山,附近人一般称之为“雪糕山”,也是此地景观之一。唐汪陶器为夹砂粗红陶、陶土中掺有碎陶末。一般采用泥茶盘筑法,外表修整磨光并涂一层紫红色陶衣,典型器物有双耳盆、单耳杯、单耳罐、双耳罐、双大耳罐、四耳罐、豆、鬲等,体形浑圆、别有风味。纹饰用黑色,以螺旋形涡纹为主体,多饰在腹部两条平行线的中间。另外,还有变形S纹、平等斜线、勿形纹、雷纹等、独具特色,在其他文化中罕见。考古学家安志敏在其《略论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唐汪川的陶器》一书中将其命名为“唐汪式陶器”。考古学把这类陶器划入辛店文化范畴。年,省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甘政发〔〕号),唐汪文化遗址赫然在列。

          6唐氏宗祠          

唐姓是唐汪最大姓氏,唐氏宗祠位于照壁山村,当地人称作“唐氏老庄”,但一般口头上叫做“老祖庙”或“老先先庙”。该宗祠是甘肃省境内唐氏家族共同信仰和祭祀的公共神庙。相传此宗祠始建于元代,并在历史上曾多次维修翻建。年(民国十八年)被烧毁,年重建大殿,在年破“四旧”中再次被毁。现在的大殿是年重建的。庙院一进五院:照壁、三花门、山门、过厅、大殿、后沐。庙内大殿里供奉着佛祖孔雀明王宝贝佛、唐氏宗神白马显德将军、唐氏门中先祖牌位和唐氏祖辈排录。其中“白马显德将军”据说就是唐汪唐氏的第一位先祖,被当地的汉族人供奉为祖神。唐氏老庄是唐汪汉、回、东乡三族唐姓公认的祖先宗祠,已成为民族和合的象征,因为其独特的历史人类学价值,每年引来大批国内、国际学者前来调研考察,已成为民族学家、人类学家高度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w/31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