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灭了补记
〈星星灭了〉补记
年12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发生恶性火灾事故,克市教育局为欢迎上级官员而组织学生进行的演艺活动过程中,靠近灯光的舞台幕布因过热自燃而酿发大火,共造成人遇难,人受伤,死者中人是小学生和初中生。
《星星灭了》是针对大火的一篇纪实性文学。
克拉玛依大火
1
火灾过程
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为欢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团的25位官员,组织了全市7所中学、8所小学的学生、教师及有关领导共人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剧场举办了专场文艺演出活动。领导没有准时到场,学生老师们下午入场等候了至少1个多小时,约四、五点钟,本市及上级领导才陆续进来。
18时05分演出开始。约18时十几分,在表演第二个节目即克市第二小学的节目时,舞台后端的幕布因附近灯光过热而被烤燃。第二个节目刚开始,舞台上就开始掉下来着火或没有着火的布条,有人以为是演出用的道具。之后电线短路,灯光熄灭。
第一批逃生者由友谊馆后排唯一开着的卷帘门逃出,但不久后卷帘门便因断电而掉落下来,使得8个外侧安全门均被封闭。馆外的人们试图用各种器械撬开出口。有人扳起防盗门钢条、砸开窗户的铁栅栏,让里面的人钻出来。第三辆消防车才带来了消防斧。但由于火势蔓延极快,大火仅仅持续了约20分钟就已经结束了。
2
死伤人数
3
事故原因
1??安全疏散门上锁关闭,全部加了铁栅栏、推拉门。
2??友谊馆室内的室内装修、舞台用品大部分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导致空气中弥漫着有毒气体。
3??上级主管部门在知道友谊馆舞台曾经着过火的情况下,仍疏于整改,消防器材欠缺不全,南侧回廊很可能被当作仓库来使用,堆放着冰柜、沙发、自行车等杂物。
4??地方官员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
4
问责
被起诉的友谊馆工作人员及官员的判决情况如下(有的因受伤保外就医,未实际服刑)
5
写作背景材料
《星星灭了》全文所有资料来源公布如下:
1??《星星灭了》第Ⅰ、第Ⅱ部分即克拉玛依大火火灾事发现场与出殡实况,来源于大火事发前后地方电视台拍摄的影像资料。虽然第Ⅰ部分文体为小说,但火势的起源、蔓延态势等细节均来自于生还者在火灾发生当晚留下的采访记录。
2??《星星灭了》第Ⅲ、第Ⅳ部分即政府对待此事的态度与遇难者家属现如今的生存状况均来源于香港徐辛所导演的纪录电影《克拉玛依》中的家属访谈录。
3??《星星灭了》第Ⅴ部分中涉事领导的判刑时间均出自于维基百科“大火”这一词条。
注:《星星灭了》第Ⅰ部分以小说笔法仿写年北京市优秀高考作文《火焰中的绝响》。原文与阅卷老师评语文末一并附上。
6
探究
1??“让领导先走!”这句话的真实性存在争议:
“让领导先走!”这句话最先见于《中国青年报》,而之后《南方周报》同样报道过。虽然以上两家纸媒都曾在年以后否定这一说法,但就逃生者的描述来看,“让领导先走!”虽有移花接木之嫌疑,但“保持安静,坐着别动”等确实存在于现场的言辞确实影响了火灾发生后学生的撤离速度。
首先当时领导们都坐在一二排,是离火灾发生点最近的地方。为领导献花及表演节目的孩子无一幸免,而领导们却创造了反差极大的死亡率:本市:0%;外地:68%
而也有分析指出,外地州领导死亡率如此之高而本市领导全部的生还的原因,是由于外地州领导在临会前曾赴酒席饮酒,意识恍惚;且第一次来友谊馆,对逃生路线并不熟。相反,作为本市领导经常开会的场所,他们熟悉并能第一时间找到逃生路线。
虽然《星星灭了》全文在第Ⅰ、第Ⅴ部分两次用到这句话,但这并不表示我对“让领导先走!”的真实性持肯定态度。
2??遇难者家属及涉事官员访谈录的客观性存在争议:
《星星灭了》第Ⅵ部分写到“生者仍然承受着个人性格的剧变与心灵的扭曲。”大火时的责任与真相,会被遇难者家属的悲伤与愤怒放大,也会被涉事官员求得自保的心理而缩小。这场人罹难的灾难无疑会带来“个人性格的剧变与心灵的扭曲”。
因此,这场大火任何涉事人员单方面的陈词供述都不足以作为定论。
然而,我相信,关于这场大火,能肯定的是官、民说法一致的内容。而谁该为之负责的真相则一定深深埋藏在官、民口供中的矛盾里。
3??当地政府对于这一事件的回避与隐瞒存在疑点:
我们不妨先假设况丽等涉事官员从未说过“让领导先走!”这样的话,他们也仅仅是被判处“玩忽职守罪”。如若此,除却发放抚恤金,举办纪念追悼仪式对一个人均收入位列全疆第一的地级市来说,想必也并不存在任何经济困难。但当地政府却依然在隐瞒,在推脱,至今都没有履行增设纪念馆的承诺,未发放遇难者的死亡证明,甚至大火都未曾写入克市50周年百件大事记中,连悼念活动都是市民自发举办的网上祭奠。
试问,当地政府又在隐瞒些什么?
7
反思
《真相的力量远远胜于宽恕》
冷静下来,暂且先跳脱这一事件所有的悲剧色彩,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重审大火,希望有一些超越于《星星灭了》的感触。
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让领导先走”这句话在20年后,依然还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其知名度早已远超大火。这整整20年,遇难者家属的悲伤难以稀释,但他们今日的愤怒还会是由这句难以定论的话而引起的吗?
在我看来,决定其生命力的有如下几个因素:
1??中国受难者难以改写的领导观:
反观近些年大火的思文,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为“让领导先走”辟谣。遇难者家属可能因为悲伤、愤怒去扭曲事实真相,这一点难责其咎。但无数的旁观者在面对与领导间愈加激化的阶级差异、特权差异,又何尝不会将自己的愤怒灌注于“让领导先走”这句话的生命力中去呢?
有些人看似是民主、正义的斗士,但这些所谓的正义不过是内心私愤的泄露。于是各种难听的咒骂声至今不绝于耳。互联网上言论的绝对自由权会让真相变成谣言、让谣言变作恐慌,而这一切的催化剂都是中国受难者难以改写的领导观。
2??当地政府没有采取任何举措
大火发生过后,当地政府很好地做到善后与安置工作了吗?遇难者的安葬、伤者的救治是当地政府的责任,那么每年安抚慰问遇难者家属、积极为伤者提供工作,不也是当地政府的责任吗?建立纪念场馆、公办纪念活动,不也是当地政府的责任吗?承认灾难,并有所觉醒,不也是当地政府的责任吗?
百姓的伤疤很难被抚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的不作为;百姓的民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他们眼中执法者量刑中的不公平性。而今日政府的隐瞒、推诿,又何尝不让人相信昨日涉事官员的潜逃呢?
大火,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这场反思下,真相的力量远远胜于宽恕。
在南非,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曾开设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委员会旨在以施暴者吐露的真相换得受害者给予的减刑或赦免。原谅是一种救赎,但它建立在还原真相的前提下。
我想问,事发20年的我们还应该仅仅停留在咒骂和争辩的层面上吗?
我们可以谈潜逃领导丧失的人性;可以谈现在人们不去抗诉的奴性;可以为火场牺牲的老师流着眼泪;可以控诉法律制度的缺失。我们总想一步求得所有仇恨的释怀。但真相都难以触及,各种阶层的矛盾又怎么来调和?各种相关制度的漏洞又怎么来补齐?各种有关人性的定论又从何得出呢?
昨天有人大喊“让领导先走”,今天又有人为这句话辟谣平反。但如若连真相都没有,今日的辟谣又何尝不会变作明日回首时的谣言呢?
要想求得大火最终的意义,首先,我要问,真相是什么?能不能借鉴南非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为涉事者提供一个保障人生安全的揭发地与忏悔地?能不能有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媒体着手于这一事件的调查,将一份20年后终究可以盖棺定论的真相还原于世人。这之后,我们再来谈反思、再来谈改革呢?
对于孩子在大火中罹难的家长,他们承受着生离死别、孤老无依的痛苦;对于生还的官员,他们同样承受着官位不保、妻离子散、控诉无门的悲剧和舆论的声讨。但真相就是为了给所有受害者一个最明确的答复和补偿;真相就是为了还法律以尊严,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还这个社会以公道。
因此,真相的力量远远胜于宽恕。
人性是复杂的,它夹杂者善恶美丑;人性却又是共通的,因为它总有向善的那一面展现救赎的曙光。我不知道这件事的真相究竟如何,但我相信,如果有人该为之负责,那他就会像泰坦尼克号边,所有救生艇上的生还者一样,抱着相同的想法:“他们盼着生,盼着死,盼着被宽恕,但这样的一天永远也等不到。”
因为承受悲伤与灾难,我们才强大。
因为相信真相的力量,才会有原谅。
请让我用火灾发生后,一位克拉玛依市民作的一首小诗中的最后几句来为补记作结:
‘妈妈,你在哪里?’
‘爷爷,你在哪里?’
这天堂里的呼喊,
在友谊宫上空飘荡。
‘孩子,你在哪里?’
‘孩子,你在哪里?’
这撕心裂肺的呼唤,
在飘舞的雪花中传向远方.....”
带着悲剧与苦难上路,在求得宽恕前先去寻觅真相的力量,想必是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审大火的思考
刘舜威
手记于年3月12日
8
补充材料
高考作文《火焰中的绝响》
及阅卷老师评语
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原题: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2??《火焰中的绝响》原文:这里是西藏,这是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而明天又是校演的日子,学校领导和高层都会到场。现在,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老师说:老计负责巡视铁路,每天要走二十多公里的山路。每当列车疾驰而过,他都会向列车举手敬礼,而此时列车像是回应老计似的鸣响汽笛,在深山中久久目响——但是有一天,下完雨的山路出现严重滑坡,老计立刻飞奔扑向将来的列车。因为老计,列车上数百条生命得以保存。而老计不顾自身安全救回数百条生命的形象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受到世人的赞扬……还是八九岁的孩童不晓得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他们如白纸的心里只留下人们拍手赞美的场景。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清楚地倒映下老师的影子。第二天,演出进行到一半,孩子们稚嫩的笑声和校领导拍手鼓掌的声音充斥着这所简陋的礼堂。裸露的电线和吱吱作响的高台,还有两道窄小的逃生门。这个极没有安全感的礼堂却挤满学校学生、老师和领导。孩子们头顶上的廉价灯嘶嘶作响,冒着火花像是在为孩子们喝彩。终于,电线点着了挂在一旁的红布。火势以光速蔓延。前一刻还欢声笑语的小礼堂现已充斥着惊叫声。孩子们无不惊慌失措,哇哇大哭。而老师强作冷静地站起来,发抖的指尖冲前逃生门指去,说:“让领导先走!”他们护送着领导向出口涌去,台上的孩子们慌乱地互相抱着。大火已经烧到这来了……“让领导先走”,这五个字并没将孩子们打入深渊。或许他们并不知道这代表什么,就像故事中的老计被赞扬一样。而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瞳在熊熊大火中不复存在了。火焰中的孩子紧抱在一起,出于本能害怕发抖,叫着哭着喊着。在这个礼堂发出对火焰的恐惧。领导们走了,或许他们在礼堂之外极其安全的地方会听到这曲绝望的呐喊,这曲火焰中的绝唱。当然,老师们还是第一时间救了火,只是除了领导外伤亡惨重,礼堂也会重新修建。3??阅卷老师评语:“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恶性火灾事故,造成人死亡、人受伤。死者中人是学生,37人是老师、家长和工作人员。火灾后本拟修建的纪念馆杳无音信。网友们只能自发在网络上祭奠。截至年12月8日,纪念馆仍无修建音信。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天参加活动并就坐前排距离起火处最近的克市领导、教委领导几十人都成功逃生,没有一人死亡。而那场大火至今回响着一句话:‘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新疆克拉玛依大火”)这是一篇振聋发聩的考场作文。如果我们对18年前那场令整个教育界蒙羞的灾难没有忘却的话,就知道这个评价并非过誉。考生“胆敢”在考场上写下这样一篇有可能影响其“身家性命”的文字,需要多么大的良知、勇气与才智。这不是一篇能够“一览无余”的简单文字。洞烛幽微,努力揣摩文字背后作者想说的话,成了我们评价本文首先要做的功课。
第一自然段,叙述看似平淡,实则别有文章:“这里是西藏”近乎春秋笔法,既不明点又相隔不远,读者意会,点到即止;“学校领导和高层都会到场”,为下文伏线,埋下一重幽怨。第二、三、四自然段,写道德教育的“理想”:“现在,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今天的“讲”是为了明天的“检验”;“但是有一天……受到世人的赞扬”,乃作者对原材料的补写,“老计”受到的“礼遇”被放大;“八九岁的孩童不晓得……只留下……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清楚地倒映下老师的影子”,传达出纯真的孩子对教育的相信。这三段皆为下文张本,为文情逆转铺垫。这里叙写的教育场景,读罢全文回头再看,令人心碎。第五、六自然段,写演出及突如其来的灾难:“稚嫩的笑声”与后文“叫着哭着喊着”相呼应,以“美状”衬“惨象”;“裸露的电线”与下文“廉价灯嘶嘶作响,冒着火花像是在为孩子们喝彩”“点着了挂在一旁的红布,火势以光速蔓延”相承接,交待细致且在描写中透露险情与悲情。“老师强作冷静……发抖的指尖……护送着领导”与上文道德教育者的形象相对比,作者的态度与评价已蕴含其间。第七、八两段,写比火灾更为恐怖的事情:“让领导先走”“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瞳在熊熊大火中不复存在了”,教育者作为偶像倒塌了,以“老计精神”为代表的多年的道德教育被颠覆了;“孩子紧抱在一起……在这个礼堂发出对火焰的恐惧”,比火焰更令人恐惧的是什么呢?这两段文字在全文中所占比重不多,而似乎其他文字都是为它们而存在的,其间含有本文最值得人们反思的东西。第九、十两段,写事件的结局和尾声:对“领导们……在礼堂之外极其安全的地方”,作者有失望有讽刺甚至有愤恨;“这曲火焰中的绝唱”,如果说命绝乃火之祸,那么心绝又是谁之祸呢?作者表面上什么都没有说,似乎他又什么都说了。“当然,老师们还是……只是……也会”,几个虚词用得如此轻描淡写,然而——历史岂能轻易忘却!
本文没有独立于记叙、描写之外的议论和抒情,但作者的立场、态度蕴含在文字背后:其一,教育孩子们学习“老计”,成人们学吗?教育百姓学习“老计”,领导们学吗?后者无疑更该学习——我们的教育何时从重言教到重身教呢?其二,“老计”的汽笛声久久回响,呼唤人性的那久久回响的汽笛又在哪里呢?克拉玛依大火事件过去18年了,本拟修建的纪念馆至今杳无音信,我们对历史对生命又是什么态度呢?这一切不都需要我们正视并努力改变吗?《火焰中的绝响》,堪称当代版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本文在表达上颇为含蓄,这对于考场作文来说似乎不值得提倡;但对于读者而言,唯有将这篇文字的台前幕后看清楚,才不会辜负这位考生的一片赤子之心。18年前,也许我们错过,但18年后不能再错,努力保护好这位考生的独立思想与可贵情怀,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尽的责任。
刘宸风的个人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白颠疯病初期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w/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