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的风华社区有一群油城巧姐,
曾经,她们没有谋生的手艺,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
如今,她们有了安身立命的门路,叩响了自力更生的大门。
在工作队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一个个曾长年待业的妇女,拥有了五彩斑斓的生活。
健康、活泼、自信的她们为家庭增添了一份乐观向上的力量。
孵化基地“落户”社区居民们常念叨“一有工作天地宽”,说的是就业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解决居民们的就业难题,也是工作队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的重要发力点。
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市文体局驻风华社区工作队发现社区里有46名未就业妇女。她们身上贴着相似的“标签”: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从外地嫁入克拉玛依,国语水平有待提升,学历偏低,没有手艺……
风华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新梅说:“这些妇女走出家门打工、创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工作队和社区居委会需要积极奔走,帮助她们在家门口拓宽致富门路。”
一番调研之后,工作队和社区居委会的目光投向了“油城巧姐”,这个年成立于白碱滩区的手工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社区的妇女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以解决就业困难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妇女的就业问题。
年6月29日,“油城巧姐·合和风华”女性就业孵化基地正式在社区揭牌。8月2日,孵化基地举行了今年的第一期培训班结业暨现场推进会。在风华社区居民活动室,市委书记赵文泉给予“油城巧姐”手工制作中心很高的评价,他鼓励“油城巧姐”认真努力、持之以恒,争做“城市工匠”。
就业孵化基地成功揭牌,标志着风华社区的“半边天”多了一个走出小家参与活动,用自己的双手致富的平台。克拉玛依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梁武军称赞此举是市文体局驻风华社区工作队和社区居委会落实“1+2+5”八项任务的生动实践。
手艺和语言双“过关”成功“落户”风华社区的孵化基地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油城巧姐”开设的第一期培训班,就为26名少数民族妇女设立了普通话基础、感恩教育、电商入门、裁剪技能、缝纫刺绣等理论课程。培训结束后,18人的技能达到了“师带徒”的水准,成为了缝纫骨干、裁剪骨干等。她们思想也更加积极向上,在孵化基地的推广过程中将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油城巧姐”手工制作中心理事长马桂红说:“培训班设置的全方位的课程给学员打开了一扇窗,使她们在学习中豁然开朗,增强了自信。”
居民米尔尼沙受过大学专科教育,丈夫长期在野外上班。因家庭的束缚,米尔尼沙终日在家中照顾丈夫和两个女儿。参加了“油城巧姐”培训班的她像换了一个人。“我以前害怕和别人说话,不喜欢和陌生人见面、交流。但是经过培训班的学习,我知道了党和国家的关怀,我想依靠自己让生活变得更好。我时常把自己‘华丽变身’的故事讲述给身边的姐妹听。”米尔尼沙说。
今年39岁的哈斯也提没有上过学。她不仅不识字,国语不会说也听不懂。在与马桂红进行了沟通之后,哈斯也提在工作队队员和社区关爱联络员的带领下,走进了“油城巧姐”的培训班。
“从6月开班至今,哈斯也提从对国语一窍不通,变得能够用国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马桂红说:“过去,这些妇女因为没文化、没技能而自卑、焦虑,现在,她们脸上自信的笑容让我颇为感动,这就是党和政府关心和关爱的力量。”
“巧姐”明天更加美好“油城巧姐”们生产的工装、环保袋,结合苏绣与哈萨克族刺绣于一体的艾德莱斯绸布艺抱枕和小包等手工艺品正在走出国门,飞向国外的百户千家。
听说“油城巧姐”的手工艺品已经远销海外,市委书记赵文泉夸赞她们了不起。
“油城巧姐”起到了强烈的辐射作用。风华社区周边社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妇女慕名而来,她们也渴望用一双巧手来改变自己及家人的生活现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找到“油城巧姐”报名的人数已达67人!
吸引了更多的姐妹是好事,但手工制作中心的生产场地不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工作队得知此事后,迅速向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常锋英反映。经过汇报后,常锋英等领导积极奔走协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克拉玛依区政府和新疆油田公司石西作业区签订了免费借用合同,将风华社区内原石西公寓的52间生产场地免费借给“油城巧姐”作扩大场地之用。
8月25日,马桂红拿到了这些生产场地的钥匙。这意味着,“油城巧姐”的生产场地扩大了约平方米!
她兴奋地一路小跑到孵化基地,摇了摇手上的钥匙,高兴地说:“姐妹们,我有好消息!咱有了新的生产场地的钥匙!从今以后,咱们一定要努力回报政府和社会的关心!”正忙于手工制作的“油城巧姐”们纷纷站了起来,不由自主地一起鼓起了掌。
马桂红说:“我们一定不会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让每一位走出家门的少数民族女性熟练掌握裁剪、刺绣、缝纫、电脑等技能,在帮助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的同时,提高她们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米尔尼沙已主动向风华社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说:“我想告诉更多的姐妹,我们要珍惜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学会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手中的技能成为“城市工匠”,用“工匠之心”建设美好的家园。“油城巧姐”们正一路欢歌,奔跑在致富的幸福大道上!
作者:刘焕,克拉玛依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干部。
大家都在看
走访牧区:翻山越岭来看你只因心中有牵挂
工作队来了阿不来孜和热娜古丽可以“走路”了
维吾尔剌绣——你不知道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w/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