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以下4点告诉你

白癜风患者能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yw/191220/7701948.html

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习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句话启迪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必须要重视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

因此,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了。教师现在的使命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数学,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学法指导呢?克拉玛依市教研室张连勇老师倡导的“四导教学”课改理论及时为此指明了道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学;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类比转化——诱导学生学;学生难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动手操作——指导学生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导互帮学。学生在“四导”过程中,同时培养了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四导教学法”以观点鲜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而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那么,如何具体用“四导教学”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因为“教改的关键在教师,教改的核心在课堂。”所以备课时,要围绕学法来设计教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以学生的“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

一、学前研究,激发课外自学

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设计“学前研究单”,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课外学习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可由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逐步让学生学会看书并读懂研究单上的问题。上一堂下课时,布置下一堂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自学。

例如,“认识平面图形”的学前研究单可以这样设计:1、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2、自己尝试用这些立体图形的面来画出不同的图形。3、这些立体图形与画出来的图形有什么区别?问题一是让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立体图形;问题二是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来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问题三通过比较立体和平面图形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习求知欲。再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学前研究:1、什么是整十数?2、你知道以内的整十数有哪些么?3、10+20=?30–10=?这两题你会算吗?你是怎样想的?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是为了让学生复习旧知;问题三是给学生设计了一棵“苹果树”,让他们跳着伸手能够到苹果。因为此前早已学过1+2=3,3-1=2,所以,可以用知识迁移来思考10+20=30,30-10=20。

设计学前研究单,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遇到问题时,先看书或上网查找资料,再向别人请教,然后积极思考,自己去解决的习惯。还学习以本来面目,教人以终身学习的方法。因为只有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二、独立思考,促进课内自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把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方法教给学生。

要使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教师上课“满堂灌”、事事包办代替,学生是无法掌握独立思考方法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老师不要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详细地讲解,而要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经受一定的困难。在北师大附小何立娇老师的“四导教学——《认识时间》”一课中,何老师在此方面就把握得非常好,提问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想敢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整堂课里,老师的话语很少,节省出来的时间都用在了学生思考与交流上了,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其在课堂内有效地学会自学。

三、质疑问难,讨论学法交流

学会提问是学习方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有的教师遇到学生提问就不耐烦,劈头一句:“这么简单还要问,你的脑袋派什么用场!”这一瓢冷水很可能毁掉一位未来的科学家。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还拿何老师的“四导”课堂为例,她就充分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比如“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谁还有疑问?”“哪位同学来做解答?”“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这些启迪性的温柔话语一下打开了闸门,学生一连串的问题就跟着出来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思维的跳跃,争先发言的踊跃碰撞出学生朵朵精彩的思维火花,着实难能可贵。

“学生讨论”这一步,要求学生说出算理或解题思路,以验证自我尝试的正确性。通过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同时也会暴露学习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提供了信息。这一步是“四导教学法”中较难掌握的一步,处理不好,会出现“无话可讲”讨论不起来,或是叫几个优秀生讲讲,走过场了事的情况。讨论从哪里着手?一般都从“学前研究单”着手。学生提问也是从“学前研究单”中而来。

通过解决学习单,时常会出现不同答案和想法,哪个对哪个错,学生都有话可讲,讨论从这里着手就可化难为易了。判定了谁对谁错,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做对的道理以及做错的原因,把讨论引向深入。能够讲出做对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容易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能够说出做错的原因,也就是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讨论既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的确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四、总结评价,改善内化学法

有了评价,才能辨别方法的优劣,才能扬长避短,改善学法;有了总结,才能把零散的学法系统化,使学生掌握学法。可见,注重评价总结,有助于学生实现方法的内化。

教学中发现学生好的学法,教师应予以提倡;遇到不当的学法,应及时指出,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结束时,不但要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总结,而且要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与归纳。一方面,因为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的学法,开始都是点滴的、零散的,通过归纳,可以使之系统化。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掌握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把具体的学习方法加以抽象概括,才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灵活应用“四导教学法”来指导学生“学”,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真正实现在引导学生“学会”的同时也达到“会学”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w/13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