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以情导学克拉玛依市第三小学数

以德育人,以情导学

----克拉玛依市第三小学数学情境征文选登

自开展《基于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情境教学与德育实践活动资源”开发及运用研究》起,克拉玛依市第三小学就倡导老师们积极阅读李吉林老师著作,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在学校各学科蓬勃开展。在实践中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新的启示,她们记录下了自己的情境随笔、读书心得、教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以下七位老师的感悟。

段玉萍老师是一位工龄二十多年的教师,她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个认真负责、勤于钻研、善于思考、敢于探索的高级教师。她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们主动学习,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唤醒孩子们深埋的学习潜能,鼓舞孩子们勇往直前的学习动力,帮助孩子们建构一个积极学习的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爱学。

在情境中感知,在课堂中认知

段玉萍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数学抽象的知识是从形象的生活中提炼的,要想让学生能深入浅出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然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生活常识和体验去经历和感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多维度的去认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对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都离不开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而对一个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是要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一天一节数学课,又加上教学进度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概念教学中就能接受、理解那是不切实际的,在接下来的两三节练习课中不断运用知识熟悉加深理解也仅仅是让一小部分孩子基本掌握,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尤其是我们很多少数民族的孩子收效甚微。就算加上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补习,也只能是就题讲题,没有大量的时间给孩子循循善诱的将知识的形成一一道来。

基于这种情况,完全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进行知识教学,力量还是很弱的,为了减轻孩子们在校学习的难度,也为了孩子们有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假期,我校数学教师将假期作为了我们又一个数学生活课堂。年1月我们二年级组两位数学教师结合下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实践体验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潜移默化的体会和认知相关的数学知识概念。

现就本次寒假作业的有关设想与大家分享:

为了让我们的数学作业更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成就感,我们将我们的作业命名为“作业存钱罐”,旨在让孩子从中感到一点一滴的收获和收获带来的幸福感。我们把每项作业当成一个商品,完成一项就得到相应的价值既钱数,利用自己所积攒的钱数可以购买学校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如班级设立的各种小奖励等。结合生活情境的数学作业有以下几项:

①号商品:制作一周每天塑料垃圾袋使用数量统计表。(5元)

②号商品:生活大调查(每项活动3元)

请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购买以下1千克商品,同一种物品尽量选大小个头一致的。

物品名称

个数

一个物品的重量

1千克苹果/香蕉/西红柿

()个

一个苹果大约重()

一个苹果大约重()克

1千克鸡蛋

()个

一个鸡蛋大约重()克

1千克糖

()颗

一颗糖大约重()克

1千克大米

大约()粒

一把大米大约重()克

约1克的物品

约50克的物品

约克的物品

约克的物品

约克的物品

约0克的物品

约0克(10千克)的物品

③号商品:录制数学小讲师视频并发送给老师(15元)

在完成综合练习的时候,选择1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完成这个作业时,为提高解题效果,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自录解题或说题视频。

④号商品:剪窗花-轴对称图形(每个2元,最多10元)

⑤号商品:和爸爸妈妈比赛数数,可以从任意一个三位数开始数出10个数(5元)

⑥号商品:数学阅读书签,书签一面写书名,一面写你喜欢的话。(每张1元,最多5元)

相信孩子们在游戏式的寒假实践作业中快乐并收获着,在下学期的数学学习中一定会对所学知识曾经相识并能轻松愉悦地进行学习。情境教育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春雨般滋养着孩子们的头脑,让头脑中的知识之花盛开的更加清新绚丽!

作为教师,陈雪老师总是用心与学生对话,把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哺育成长。一次次的说理,一声声的提醒,都在证明她用心热爱着一个个、一批批不是自己的却胜似自己的孩子。即便学生千差万别,但她用心研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其特长,引知识之泉,叩心灵之门,陪伴他们茁壮成长。

教之必以其道,路遥山高水长

陈雪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每个受教育者除普遍、典型的品质之外,还固有特殊的、不重复他人的个人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我是在的夏天正式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的,正好我是从一年级开始带这些小豆丁的,初为人师稚嫩的我碰到进入新环境懵懂的他们,可以说我们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名新手,当我看到他们一张张天真可爱的小脸时,我对未来的教学是豪情满怀的。大家都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飞快发展,急速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时间宝贵,效率至上的时代,在街上看到的往往都是匆匆行走的身影。可是在我班上却有三个特别的,让我必须慢下来的孩子。他们就是小夏、小米和小热,也是我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小夏和小米是维吾尔族,小热是哈萨克族,这三个孩子都是少数民族,是我们所谓的“慢”孩子,但情况却有所不同。

小库是个汉语基础为零的小女孩,上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南疆,不会说一句汉语,也听不懂。记得刚开学的第一堂课,经常出现的情况都是我在上面讲,她和同桌的女生便也在下面说,起初不了解情况的我,在多次看到这种现象发生之后,终于忍不住批评了她俩,我忘不了这两个孩子当时怯懦而又委屈的小表情。课下,我找来她俩谈话,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我没有看清事情的原因。因为小夏听不懂汉语,所以我说的每句话,同桌的孩子都在尽力为她翻译,帮助她理解。想起她委屈的表情,我的内心竟有点自责。也是从那刻起,我开始有意识地凡事都提醒自己不要根据我的主观想法,而去断言孩子的行为,多给他们诉说、表达的机会。也是从那之后,我讲课时,讲到重要的部分都会尽量放慢节奏、放高音量去强调。在课上,我刻意抛给小夏的问题都是让她重复回答别人的发言,当她回答对的时候我就夸张的表扬她。渐渐地,我发现小夏的身上开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她的眼神从躲避我渐渐变得敢于直视我,上课时眼神没有一刻偏离过我的视线;会有意识地或大声或小声的重复我说的每一句话;回答问题的表述从开始的一个词一个词的蹦,慢慢到可以连贯成一句完整的话。和刚来时的她相比,进步可以说是很明显了,她的单元测验成绩也是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我对她的表扬也极为细致,总是拿她这次的成绩和上次的比,又进步了多少,慢慢去激起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她也越来越爱往我的身边黏,经常拉着我的手“陈老师陈老师”的叫个不停,有一次还冷不丁冒出一句:陈老师,你比我的妈妈还细心。在给她讲题的时候,我也尽量做到慢下来,经常把她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当她脸上出现困惑的表情时,我的语速就像对幼儿园小朋友说话一样,慢慢地,一字一顿的,直到看到她频频点头,我才能放心她是真的听懂了。从这个孩子身上,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我的职业成就感,我发现慢下来是可以把她教会的。

我想说的第二个孩子是小米,他是个内敛的小男孩,和小夏情况类似,父母都不会汉语,没有语言环境,这样的孩子在数学课堂上基本无法听懂。但与小夏不同的是,这个孩子在听不懂我说的话时,采取的行为是封闭式地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每次我都看见他自己专注的在书上写写划划,我以为他只是听不懂汉语,题还会做,然而经我查看却发现竟然没有一道题是对的。这样的孩子让我感到很棘手,他不仅听不懂汉语而且还不会听课,更没有努力的去学习汉语。我多次强调让他抬头,跟着我的思路走,他却由于听不懂汉语,没有兴趣而又把头低了下去。看到这孩子的状况,我感到特别的揪心、心疼,无时不再琢磨怎样帮助他,才能让他听懂我的课。再向其他老师请教之后,我决定尽量每个课间都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为他讲解最基础的计算问题,当语言沟通受到阻碍时,我就给他画图,教他摆小棒,用更形象、直观的方法去帮助他建立起对数字的认识,同时也当起了最诚挚的听众,没事的时候就让他来给我读课文、陪我聊天,训练他的语文发音和表达。久而久之,在我还没发觉之时,同办公室的老师便惊奇的发现说:“呀!小米的汉语进步很大啊。”我心里暗喜,想说:“数学上的进步可也不小呢!”而我们的小米在听到这样的表扬时,便会羞涩的低头,腼腆的一笑,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最后我想说到的是小热这个孩子。他在这三个孩子中,可以说是最特别的一个了,汉语表达毫无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流利至极,思维反应极快,在还没上课时,你会觉得这孩子一定是个聪明机灵的小孩。但直到开始上课,我就被他弄的一个头两个大了。这是他第二次上一年级了,却没有任何的常规意识,上课随意捣蛋,好动、接话、小动作,所有能想到的调皮捣蛋之事,他都在课堂上干过。基本上,一年级上学期的每一节数学课里都充斥着我对他忍无可忍后的暴怒。这个孩子是如此的聪明,却仿佛和学习是绝缘体一般,只要涉及到学习,立马失去兴趣。我本想像对待小米一样的招数放在他身上并不适用,因为每个课间他都像是小泥鳅一般见不到人影。发现了他的滑头后,我决定另改招数,用奖励的措施来吸引他。这个想法源于一次数学考试,小米只考了10分却向同桌考了98分的孩子借了卷子,拿回家渴望得到爸爸的夸奖,却不料这个小迷糊蛋竟然连同桌的名字都忘记改。我听了这件事后,不禁感到又好气又好笑,但同时也让我发现了小家伙其实内心当中也是渴望优秀的,但却不愿付出。于是我和他说,如果每天你能主动到我这里完成今天的课堂及家庭作业,我就给你爸爸发语音表扬你,并同时给予红花的奖励。小米在听到我这个提议后,眼睛都亮了,连连点头。至此之后,我们之间再也不用开展“围剿”和“反围剿”的游戏了,小家伙开始时常赖在我这不愿离去。恰逢区上让结“三进两联一交友”的孩子,我第一个便想到了他,通过经常去他的家中走访,了解他在家中的学习、生活动态,更近的去认识关心这个孩子。每次去往他家,他总是特别特别的热情,把他最喜爱的零食全部铺在我面前,一会给我看他又写了多少练习题,一会让我抽背他的乘法口诀。我有时都很恍惚,这还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小米吗?小米的变化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作为教师的那种成就感,更让我……

在我看来,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不在进行的心灵的交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而独一无二的世界,不管他看起来是个多么顽劣、厌学的学生,我相信在他的心灵里也总会有闪耀的光点,而我所做的便是尽可能深入地去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人生不是五十米的短跑,无所谓“输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不让孩子“累倒在起跑线上”,保存着对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我相信这将是孩子一直向前的动力。为孩子打好心理基础,让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远比给孩子不断的施压、催促他们成长而更加重要。

最后我想说的是,世界很大很大,人生很长很长,慢慢来,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巨大的空间和时间,长成独特的人,长成唯一的自己。

李丽,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小学二级教师。任职数学教师以来,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学风格生动活泼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她结合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力求使枯燥难懂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研究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情境教学中的“解决问题”

李丽

低段“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对低段“解决问题”谈谈自己初浅的感受。

一、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必须“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根据低段学生年龄较小,个性活泼,注意力持久性差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生活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针对性的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需要我们为师者要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w/10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