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央视这所大学投入2109万元干了件
定点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学校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自年起,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定点扶贫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对口定点扶贫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和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根据国家有关援派干部人才选派工作文件要求,认真做好支援西藏、新疆高校建设,扎实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至年期间,电子科技大学通过设立扶贫专项资金预算、师生捐款和校友力量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投入扶贫工作,累计直接投入资金万元(含捐赠物资万),引进帮扶资金万元,消费扶贫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万元,帮助销售农特产品万元。
支援教育办学,共谋育人大计
按照四川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电子科技大学从年7月起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专。
聚焦发展亟需,助推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组织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信息中心相关同志专题研判,针对西昌民族幼专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积极协助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工作,并就共建民族教育大数据中心、开展民族基础教育课题科研等工作进行探讨和交流。
强化资源投入,助力图书馆和课程建设。电子科技大学组织出版社积极参与西昌民族幼专图书馆建设,签署连续三年、每年一万册的图书捐赠协议,年已捐赠图书1.2万余册,价值14.25万元。年2月,为支持西昌民族幼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学校组织相关部门专项研讨、精准对接,及时、免费开放基础和通识类线上课程资源35门、中文图书数字资源系统27个。
在援藏援疆方面,电子科技大学积极开展人才智力帮扶,截至目前,学校已选派援藏干部7人,援疆干部11人,博士服务团5人。
学校不断健全机制、凝聚合力,保障援疆援藏工作有序开展,并用心选才,发挥干部人才智力支撑作用。年8月至年9月,副校长朱宏教授作为中组部第九批援疆干部,赴新疆大学担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分管统战、人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对口支援等工作,有力推动新疆大学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为西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及受援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起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还与新疆大学、西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等受援高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今后还将积极探索构建与支援高校双方可持续合作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和特色,实现双方更大共赢。
脱贫攻坚,智慧先行
五年以来,电子科技大学不断加强定点帮扶岑巩县的工作力度,突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和电子信息学科优势,结合岑巩实际,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了智慧城乡理念,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助力岑巩县脱贫摘帽、精彩出列。以项目为牵引,学校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了可复制、宜推广的电子信息+精准扶贫模式,包括:
智慧岑巩纳入财政部的PPP项目库
以电子信息+推动全域发展。实施智慧岑巩建设工程,先后投入资金万元,实施24个信息化项目。完成了《智慧岑巩总体规划》,项目获贵州省立项审批,可撬动约19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研发的智慧扶贫作战指挥系统可实现对贫困的精准识别、帮扶的精准施策。电子信息+精准扶贫入选年十大典型项目和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以电子信息+赋能山区教育。实施基础教育强基工程,通过建设覆盖岑巩全县30所中小学的空中课堂、两地三端远程教育平台等,实现近万名岑巩学生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启动并深化校地9所中小学联盟共建;先后开展各类教师培训余人次,助力岑巩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个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位居黔东南州第一。电子信息+教育入选年十大典型项目和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以电子信息+助力农业转型。实施大农业科技赋能计划,通过研发数字资源分析大数据平台,推进了国土资源精细利用和科学规划;水稻农情监测系统实现了水稻长势精准监测、药肥精准施用;智慧果园、智慧茶园、智慧养猪等项目相继建成。特别是智慧养猪项目,实现年出栏生猪一万头,累计分红达.6万元,带动户人增收,项目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智慧大农业入选年十大典型项目。
以电子信息+助力消费扶贫。实施消费扶贫双核驱动,在教育部指导和兄弟高校共同参与下,学校以高校消费扶贫联盟和e帮扶平台建设为抓手,助力推动形成高校组团式消费扶贫大格局。e帮扶平台聚集53个高校名志愿者,上架农产品款,覆盖17个省个贫困县,年销售额超万元。消费扶贫工作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消费扶贫优秀典型案例,e帮扶平台受到陈宝生部长现场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
以电子信息+助力示范乡村建设。实施一五一十示范乡村建设工程,学校成立数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并以塔山村为示范点,带动周边5个村成立联合党委,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村贫困户精准脱贫、村组环境改造和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搭建数字乡村综合治理系统、建设文化广场、亲情聊天室、村务信息屏、乡村文化墙、关爱学生送教和送医送药送文化下村、村办学点的建设等项目实施,累计投入余万元,着力打造美丽塔山。年,塔山村联合党委被贵州省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
据统计,自电子科技大学定点扶贫岑巩县以来,
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从元提升至元;义务教育入学率由99.85%提升至%;住房安全、透风漏雨得到全面解决;饮水从自提到自来水进户;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建村卫生室个;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综合贫困发生率从31.1%降为0。
电子科技大学扶贫工作被央视、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近次。学校扶贫工作考核、年连续2年获评好,帮扶案例连续3年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十大典型项目,3项工作案例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五次在部层面作经验交流发言。
倾心雪域高原,唱响成电康定情歌
康定市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州府。市辖2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7个乡。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年以来,电子科技大学抓住康定资源禀赋,结合自身优势,因地施策精准帮扶。截至年底,累计投入万元(含物资捐赠万元),实施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医疗、教育长效帮扶,助力康定年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为零。
全面开展教育帮扶,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多角度、全过程扎实推进教育帮扶。先后为甲根坝片区学校捐赠35万余元教学物资,持续开展校地中小学教师双向交流培训,组织开展藏区青少年成电科学营活动,每年组织优秀大学生开展基层实践支教活动。通过一系列帮扶,学校派驻驻村干部的4个村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控辍保学成效明显。
深化打造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内涵发展。学校与康定市共同挂牌成立康定数字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同推动地方建设高质量发展;对甲根坝镇10村50户进行庭院整治项目,为乡村特色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在亚弄村深入推进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支持包括全部19户贫困户在内的24户村民探索实施藏家乐民居客栈建设,助力村民增收20余万元。
深入一线送医赠药,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校医院持续开展健康问诊工作,组织医疗专家团队累计开展送医下乡、送医进村活动,义诊义治0余人次;先后选派10名骨干医师在甲根坝卫生院驻点帮扶,为藏区群众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夯实乡村发展人才基础。学校与康定市委签订《中共康定市委-电子科技大学干部人才教育培训合作协议》,并成立电子科技大学康定市专家服务团为康定市发展献智献策;开展就业指导、技能提升等专题培训和农民夜校余场,培训党政干部和技术人员1余人次、村民6余人次。
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带动农民稳定持续增收。采购土豆吨、花椒斤、苹果58吨等农特产品,助力余户村民(其中贫困户70余户)直接增收,定点帮扶村90%以上的贫困户受益,使得电子土豆大学深入人心;驻村干部多方拓展资源,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帮助上架消费扶贫e帮扶平台80余款农特产品,拓展产品线上销售新渠道。
协调拓展社会资源,多方汇聚各界帮扶力量。先后邀请华为、中兴、芯原电子、三泰控股、迈克生物等与学校有紧密合作的科技型企业为定点帮扶村提供帮扶资源,如捐赠藏区新居家电设备、为贫困户捐赠生活物资、设立企业助学金、开设科普讲堂等活动。
电子科技大学始终将扶贫工作、对口支援和干部援派工作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督查指导、确保帮扶实效,深化帮扶机制、推进校地合作,落实择优选派、加强干部管理,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长效发展。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深化电子信息+扶贫实践内涵,为助力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数据来源电子科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s/1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