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克拉玛依日报这两件新闻作品获得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会于年8月下旬在京举行,共评选出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件,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46件,二等奖90件,三等奖件;评选出20位长江韬奋奖获奖者,其中长江系列10位,韬奋系列10位。克拉玛依日报选送的新闻作品《剥掉“四风”的“美丽外衣”》和《最彻底的捐献——赵虹雁一家四口志愿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故事》获得本次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剥掉“四风”的“美丽外衣”
本报评论员唐跃培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种恶劣风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削弱党的战斗力,对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正因为如此,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这“四风”作为了要着力消除的主要目标。
其实,消除“四风”的努力并非始于今日。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提法,但对“四风”的斗争,可以说贯穿了我党的整个发展历程。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做出决议,明确要求纠正包括享乐主义在内的党内错误思想。此后,延安整风,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告诫,三反五反……我党一直在与包括“四风”在内的各种不良风气作坚决的斗争。
那么,在我们对各种恶劣风气进行了几十年的持续斗争后,“四风”为什么还能如此顽固?“四风”为什么还会严重到成为全党性的大规模教育实践活动要消除的主要对象?
过去我们在找寻消除“四风”的方法时,往往把目光集中在如何消除“四风”产生的根源上,着重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意识的增强与重树上去想办法。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四风”因宗旨意识的缺失或淡薄而产生,那么它产生以后是凭借什么手段做到屡禁不绝、顽固长存的呢?
“四风”的狡猾手段,就是在出现的时候披上一件又一件“美丽外衣”,让大家看不清它的本来面目,从而丧失了对它的警惕性,使它能理直气壮地大行其道。也就是说,“四风”从来不会公然声称自己是“四风”,它总是会用各种正当的理由包装好自己,然后才肆无忌惮地招摇过市。即使有个别明眼人认出了它的本来面目向它大声呵斥,它也能抖抖包裹着自己的“美丽外衣”,从容不迫地扬长而去。
“四风”披上了什么样的“美丽外衣”呢?
这些“美丽外衣”款式多样,会随不同年代的“时尚”变化无穷——
搞政绩工程,搞形象工程,往往会披上“与国际接轨”、“建标志性建筑”、“快速赶超”这类“美丽外衣”;
大会连着小会,文件追着文件,套话叠着空话,往往会披上“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这类“美丽外衣”;
脱离实际,主观臆断,拍脑袋决策,往往会披上“顶层设计”、“果断决策”这类“美丽外衣”;
关卡林立,互相推诿,不敢担当,拖拉扯皮,往往会披上“按制度办事”、“依法行政”、“精细管理”这类“美丽外衣”;
花天酒地,游山玩水,贪图享受,往往会披上“公关需要”、“学习考察”、“招商引资”这类“美丽外衣”;
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往往会披上“接待也是生产力”、“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这类“美丽外衣”;
……
你看,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种种丑陋表现,一披上“美丽外衣”,全都变得“如花似玉”了。
“四风”经过这样一番乔装打扮,就具有了很大的欺骗性和正当性。欺骗性让人难以识破它,正当性使人即使识破了也难以反对它。这就是“四风”虽然如此丑陋却又如此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想有效消除“四风”,首先必须剥掉它的“美丽外衣”,把它打回原形,使它成为好之者不敢沾染、厌之者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要剥掉“四风”的“美丽外衣”,需要先弄清楚哪些行为是披着“美丽外衣”的“四风”表现。那么,用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准确判断某种行为是否属于披着“美丽外衣”的“四风”表现呢?
判断的标准并不复杂,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六个字:为民、务实、清廉。
面对某一种行为,不管它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出现,我们只需要问这样几个问题:做这件事真的对人民群众有好处吗?做这件事的方法真的是务实、科学、合法、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吗?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真的没有损公肥私、以权寻租的事情发生吗?如果经得起这三个问题的拷问,我们就基本可以断定这种行为是正当的。如果经不起这三个问题的拷问,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这种行为是“四风”的表现。它打着的所谓正当旗号,只不过是包装自己的“美丽外衣”,应当被毫不留情地剥掉。
一旦“美丽外衣”被剥除,“四风”的丑陋面目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丑陋的东西一旦暴露,消除起来就容易多了。
最彻底的捐献
——赵虹雁一家四口志愿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故事
赵虹雁一家人。从右至左为:赵虹雁、赵顺德、韩爱琴、李忠明
本报首席记者刘亚峰通讯员娜皮莎文/图
年2月19日晚上,新疆油田公司明园物业公司司炉工赵虹雁和全国亿万观众一样,手拿着纸巾坐在电视机前收看CCTV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
当她看到12岁的小女孩何玥在生命终点前3个月要求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救助他人时,赵虹雁的泪珠被微微上翘的嘴角托住了。
14岁的李梦冉觉得:那一刻,妈妈笑得很轻很美。
赵顺德的郁闷
赵顺德真郁闷:“这是怎么了?老婆子和小闺女简直是中了魔!”
年,老伴儿韩爱琴去了一趟乌鲁木齐九龙生态园之后,就有事没事地在他耳旁唠叨些“捐献遗体、捐献器官”之类的话。在那个秀美的地方,韩爱琴看到了政府为四名自愿捐献了遗体的义士们修建的纪念碑。
一开始他没往心里去,随口应付着:“是吗?这些人可真伟大。”
可一两年了,这种“晦气”的话题在家里越来越多。
小女儿赵虹雁的工作单位离自己住的明园石油小区不远,经常下了班就来给老两口做饭。常常是自己在里屋看报纸时,娘俩儿就在厨房说些谁谁“不行了,要是能移植上个肝啊肾的就能活过来”的事儿。而且一说起这些事儿,娘俩儿的声音就特别大,好像故意说给他听的。
韩爱琴的执着
赵顺德猜对了——这些话,就是母女俩故意说给他听的。
韩爱琴是年夏天和邻居聊天时第一次听说“遗体捐献”这个词的。她当时就想:是个好主意哎。人一走,埋也就埋了,还占那么大块地儿。要是身上的物件儿能救人家的命,那不是积德的事儿吗?
于是,韩爱琴就有意打听这事“找谁办?咋整?”
得知遗体捐献或者器官捐献必须要自己所有的成年近亲属都签字同意时,她犯难了:“老头子这第一关就过不去。”
两人一起生活了三四十年,老头子啥脾气啥讲究,她太清楚了。
当然,自己的孩子们啥样、老头子最听哪个孩子的话,她同样清楚。于是,老太太就很有把握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虹雁。
“妈,我也和您一起捐!”赵虹雁听了母亲的想法之后毫不犹豫地这样说,“至于爸爸那边嘛,不能太着急。咱们这样……”
李忠明的信心
“古时候被判了死刑的犯人还巴望着留个全尸呢!你们可倒好,上赶着要把自己大卸八块!”
“铺垫”了一两年,看到爸爸每次听自己和妈妈说这些话时都不反驳,年,赵虹雁以为时机成熟了,就向爸爸直陈了自己和妈妈的心思。结果却招致了老爷子一顿雷霆之怒:“想让我同意?门儿都没有!”
“虹雁,别着急。咱爸一辈子爱帮人,他早晚会想通的。”已经义务献血3次、上世纪90年代就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李忠明这样安慰妻子。
兰子家的悲剧
就在母女俩对这件事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悲剧让事情有了转机。
年,赵虹雁的闺蜜兰子的丈夫小辉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跑医院,救命的办法只有一个——肝脏移植。
赵虹雁倾己所有,只能在钱的问题上帮兰子,但找不到可配型的肝源。
6月23日,小辉走了。
得知经常来看望自己的这小两口遭遇了这么大的悲剧,爱屋及乌的赵顺德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起老伴和女儿的想法——
赵顺德退休前是明园客运站的客车司机,和车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想:是啊,一辆车报废了并不代表所有零件都报废,如果把能用的零件换到别的故障车上,不是好办法吗?抱着那些老脑筋有啥意义呀!
赵虹雁红肿着眼睛从兰子家过来时,赵顺德抚摸着女儿的头发:“人走了,也没办法,以后多帮帮兰子吧。我有个事儿给你说说……那个遗体捐献啊……把我也算上吧。”
赵虹雁的生日
年10月17日,是赵虹雁38岁的生日。
她早早地起了床,换了一套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仔细地化了妆,搀着母亲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
她们来领取《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和《眼角膜(眼球)捐献申请登记表》。
赵顺德、韩爱琴、赵虹雁、李忠明,每人一套。
回家后,翁婿俩都用双手接过了母女俩递过来的申请表,在申请人处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但韩爱琴心里的石头并没有落地。
赵宏武的退让
赵虹雁有位哥哥叫赵宏武。
韩爱琴没敢亲自找儿子,她让儿媳妇王丽转交了申请表,并嘱咐王丽:“你得帮妈劝劝啊!他听你的。”
王丽在婆婆面前“好好好”地应承着,回家却给老公说:“你可别找爸妈吵架。你放心,只要你不签,爸妈这事就办不成!”
赵宏武咬着牙、绷着脸翻了翻这一沓申请表,什么话都没说,把它们狠狠地拍在了柜子顶上。
自从把申请表送到儿子家,赵顺德和韩爱琴就开始盼,但他们不敢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也是司机,从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往乌鲁木齐拉液化气。万一儿子在跑车途中接到他们的电话,发起脾气来咋办?
赵宏武还是天天给爸妈打电话,只问他们的身体咋样、是不是又不舍得花钱什么的,别的啥都不提。
三天、五天、一周、两周……老两口实在等不住了。
从媳妇那儿问到宏武回乌鲁木齐的日子之后,韩爱琴鼓起勇气去找了儿子。
韩爱琴一张口,眼泪马上涌了出来:“……这辈子,妈就求你这最后一次了……这是妈对我儿的最后一个要求……”
听到72岁的老娘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赵宏武埋下头,无奈地长叹了一声。
李梦冉的课文
终于——
年1月14日,申请表正本交到了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副本拿回到每个人的手里。
这意味着:在他们每个人为着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停思虑的大脑停止思虑那一刻,他们圣洁的躯体将贡献给人类的医疗研究事业;他们明亮的眼眸将帮助其他人去欣赏这个温暖的世界。
李梦冉和妹妹——赵宏武的女儿赵玉依凡都惊讶地看到了这些用纯白色加厚铜版纸印制的精美表格。
“妈妈,让我们也参加吧!”梦冉向赵虹雁撒娇。
“你俩小家伙,知道啥!”
“姑姑,我们懂得捐献器官的意义,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
两个小女孩开始给全家人背诵这篇被选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
“……很多年过去了,我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父亲也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了照顾他,我把他接来同住。父亲愉快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我的女儿自幼酷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图文编辑:李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c/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