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腹地中的职工之家工人日报

时值盛夏时节,从油城克拉玛依沿着克—石公路东行。很快就进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这是一条沙漠石油公路——因石油而修建的路,路面平坦笔直,路旁起起伏伏的沙丘,绝大部分寸草不生,沙垄间略呈暗色,实为藻类、苔藓、地衣等植物固定的沙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年降雨量仅35毫米,年蒸发量达毫米。地表为细沙,无地表水资源,各类土壤属轻中度盐化土壤,区域内各类土壤指标均在极低水平。司机也是第一次穿越这条公路,路上遇到岔路,问了几次路。“沙漠上开车,越开心里越没底!万一跑错了,一开就是大几十公里。”汽车行驶了3个多小时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绿洲,“应该是到了!”陪同记者采访的新疆油田工会干部小唐说。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连绵不断的百里沙丘中,突兀地出现了一片绿色。这不会是海市蜃楼吧?随着车子的前进,这片绿洲越来越清晰,低矮的是红柳、梭梭等沙生植物,高耸的是圆冠榆、垂榆、白杨等树木,高低错落,蔚然成林。这就到了目的地,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业区。该作业区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处理等业务。曾创下“百万吨油田百人管理”的高效记录。时至今日已连续二十二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车子在作业区公寓大门前停下,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印入眼帘。“我们在沙漠腹地构建了一个小气候,这里面的温度比外面的沙海要低很多。”石西油田作业区工会副主席黄炬把我们迎进了沙漠公寓,“我们的沙漠绿化被称为‘沙漠明珠’,还获得首批‘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呢!”据介绍,石西油田根据沙漠腹地风沙大的特点,科学规划沙漠绿化,构建“以公寓绿化为依托,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庭院绿地为景观,以防风固沙带为屏障”的“局地圈层式”绿化模式。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中,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有电有网,24小时热水。“作业区成立以来,就着力做好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现有员工多人,实行轮班制,每天至少有多人住在这里,两人或三人一间,住宿标准比得上三星级酒店呢!”黄炬说。公寓呈U型,院内种植着各式绿植、花树,装点美化着营地的环境。室内篮球馆、羽毛球场、台球室、健身房、阅览室、网络室……这样完备的生活娱乐设施,让沙漠变得环境宜人,这片营地成了荒凉闭塞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的体育设施使用率很高,健康生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业区企业文化科副科长宋睿告诉记者。在沙漠,考虑到看病难的问题,作业区还设置了医疗点,员工可以使用医保卡就医并结算。在医疗点里设施完善,配有检查床、紫外线消毒灯、氧气瓶、血压计、清创缝合手术器械包等,员工一般的感冒、发烧、腰扭伤、高血压等都可及时医治。“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住着铁皮房,夏天沙漠里气温超过40摄氏度,冬天零下40多度。”年,刚参加工作的黄炬就来到了石西油田,那时候这里是一块不毛之地,黄沙漫天,水靠车拉,食物每周从克拉玛依带上来。“得知要盖公寓后,许多同事下班后都要来看一看建设的进度,那个盼望是多么急切呀!”“有了这些树,风都小了,环境也改变了,感觉空气也湿润了许多!”职工陈宝才对当年的大风记忆犹新,“从3月份化雪开始到5月份,风刮个不停,风起时,铁皮房的门都被黄沙堵死。站在沙丘里,斤的小伙都能被吹倒!现在随着作业区绿化面积的扩大,周边动物也多了起来。”据科学测算,石西油田防护林建成以后,防护林内的风速对比防护林外最多可以减少70%,刮风时空气含沙量可以减少90%,夏季防护林内地表温度要比防护林外平均低8℃-15℃,在员工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沙漠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穿过公寓,是一个荷塘,在盛夏的阳光下,莲蓬长势正旺。一阵夏风吹过,残留的花瓣随风飘飘洒洒落在荷叶上。荷塘的后面还有几块农田,西红柿、青椒、茄子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作业区党委书记、经理李拥军说,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为让职工安下心、扎下根,作业区从软硬件上着力为职工营造家的温暖、温馨。“我们要让大家在沙漠里工作、生活也很舒心,有家的感觉。石西油田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压力和挑战中前进的,作业区创效水平一直居于油田公司前列。”晚上9点,太阳刚西斜。早早用过晚餐的职工们,或散步在林荫小道,或在游泳池畅游,洗去一天的疲惫。荷塘边的“莲花夜市”飘出了烤肉的香味……(工人日报记者吴铎思通讯员张芸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xc/156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