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发扬克拉玛依的军旅文化
本文的标题,就是本文的主题。所以,要回答“怎样传承和发扬克拉玛依的军旅文化”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传承和发扬克拉玛依的军旅文化”的问题。答案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全民之心,聚群众之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克拉玛依人的贡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集体学习。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还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本文着重论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什么是军旅文化?军旅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第二,克拉玛依有军旅文化吗?军旅文化对克拉玛依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三,目前,克拉玛依传承和发扬军旅文化的抓手是什么?军旅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阳刚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由3个层面、24个字构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鉴于篇幅因素和我个人的政治思想水平的限制,本文只谈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那么,什么是“军旅文化”呢?这个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通过资料检索,学界对军旅文化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第一,军旅文化是指与军人人生体验相关的文化事象的集合体,是诸多文化形态中的一种。第二,军旅文化特指与当代中国军人的人生体验相关的文化现象的整合。第三,军旅文化是赤子报国的文化,是培育英雄的文化,是锤炼魂魄的文化,是铸造胜利的文化。我个人认为,第三种解释的主旨更加抽象,概括更加全面,应用更加可行。现在,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与上文中对军旅文化的第三种解释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军旅文化特别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同时,因为这种文化晕染了军人和军队特有的精神和气魄,充满了阳刚之气。军旅文化可以成为个人价值准则高效践行的催化剂虽然军旅文化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但是,军旅文化的产生和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的遵守和普及,在对象、方式、效率和程度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军人和军队肩负着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特殊使命,所以,军旅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是带有强烈的直接目的性和完全强制性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是党和国家为了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而积极培育、倡导和弘扬的。军旅文化的辐射对象很单纯,就是军人,其特点是强制和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的辐射对象是人民群众,不能强制,需要积极培育,大力倡导,广泛弘扬。军旅文化令行禁止,立竿见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全面充分地践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那么这样看来,是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的践行就一定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呢?我不这么认为。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今天的中国,发展目标具体而明确——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今年算起,要实现第一个目标,只有五年的时间了;要实现第二个目标,也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用“时不我待”来形容我们的任务绝不过分。所以,全面充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价值准则,效率越高越好,程度越深越好。而阳刚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军旅文化恰恰就具备了高效率、深程度的特质。所以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军旅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高效践行的催化剂?“克拉玛依的四大历史贡献”是“克拉玛依奇迹”完成一项任务,是需要一定客观条件的。在一个地区或城市,以军旅文化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高效践行,首先要求这个城市具有军旅文化的氛围或者基因,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比如说,如果在温州和宁波来做这项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两个城市基本没有军旅文化的氛围和基因,这样的城市的基本文化是商业文化和创业文化。而克拉玛依不同。我在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六十周年那天,发表了《克拉玛依的四大历史贡献》一文。那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如下——六十年来,克拉玛依作为一个生产实践群体,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了四大历史性的贡献,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探索出了合理的方法,积累出了适用的经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这四大历史贡献是:第一,成功实现了最纯粹移民城市的发展;第二,成为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第三,充分证明了发展对环境气候可以有改善作用;第四,创造了油气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范例。读者若想了解具体内容,可以进行互联网搜索。这些历史成就,是在除了空气之外,人类生存、生活、生产资料基本为零的基础上实现的,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沙祖康将其称为“克拉玛依奇迹”;巴基斯坦国家级主流媒体《观察家》报副总编辑扎西姆·塔奎说:“你们把天堂搬进了荒漠!”军旅文化是“克拉玛依奇迹”的重要精神力量初创阶段的克拉玛依市民,大部分以转业军人构成——年6月,第一支来克拉玛依参加石油工业建设的转业部队--北京军区组建的“石油钻探团”到达克拉玛依矿区。年8月底,名从朝鲜归国的中国人民 部队转业官兵来到克拉玛依。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 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五百余人整建制来到新疆,11月,其中的人赴克拉玛依支援油田开发建设。这些被枪林弹雨铸造出来的、真正的“战斗团队”,构成了第一批克拉玛依人的主体。而第二代、第三代原生的克拉玛依人,其父辈和祖辈大都是转业军人。初创阶段的克拉玛依,基础设施、生产资料和物质生活条件都极为匮乏,在生活上,要将生存需求降至最低点;在生产上,需要在缺乏生产资料的条件下自主创造,然后才能够投入到生产活动的主题当中。在这些客观状况下,需要人们将人性中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生存下去并且发展生产力。这些人性中的优点就是:纪律严明、吃苦耐劳、敢于牺牲、探索进取、创新发展。这些优点的集中体现,就是军人的作风。而保守僵化、散漫自私的“小农意识”,在克拉玛依没有根基。所以,克拉玛依人先天具备着军旅文化的基因。如果承认“克拉玛依奇迹”,就无法否认军旅文化是创造这一奇迹的重要精神力量。克拉玛依的经济支柱——石油工业的工作特点,也决定了必须依靠军旅文化为精神支撑才能健康发展。其中,军旅文化体现最集中的行业是勘探和钻井。艰苦的物质条件,要求从业者必须要具备纪律严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的作业条件,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探索进取和创新发展的精神;恶劣的自然条件,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在这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以为了找油而牺牲的杨拯陆、为了多产油而挑战王进喜的张云清、为了制服井喷而连续22次冒死冲上钻台的龚玉琪等杰出模范为代表的、大量的“石油战斗英雄”。高悬在克拉玛依文化大厦墙体上的“克拉玛依精神”——“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与军旅文化的内容何其相似!“职工队伍建设”是我市军旅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抓手走路时间长了,会容易忘记出发时的心情。7月1日在电视机前收看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讲话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了许多人的影子——上世纪50年代,乌尔禾浅钻队工人张汉臣嫌分给自己所在的钻井队工作少了,直接给新疆石油局局长写信,埋怨领导“偏心”。上世纪60年代,钻井处工人李树仁为了保住钻机,冒着生命危险冲上钻台控制住了失控的游动滑车。上世纪70年代,油建二处炊事班班长张仕新为了让工人们吃上饭,在12级狂风中紧紧拉着伙房帐篷的绷绳3个多小时。上世纪80年代,采油一厂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张元清为了让姐妹们“活得更有价值”,带着一群女家属工每天干着男人都吃不消的体力活儿。……这样的人,穿上军装就是合格甚至优秀的军人,他们在上世纪大量存在于克拉玛依。正是他们的大量存在,才让克拉玛依快速健康地发展壮大起来。这样的克拉玛依人,现在是否需要大量存在?我认为,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军旅文化熏陶下的人。六十年过去了,石油工业仍然是克拉玛依的支柱性产业。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质的极大丰富,油田现场工作的各方面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石油工业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气,就是能提高工作质量;“我把站队当我家”的“小气”,就是能降低运行成本;“苦练技术夺冠军”的霸气,就是能促进科技进步。今天,如果能在职工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传承并发扬克拉玛依固有的军旅文化,继而在广大市民中树立起“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这种接地气的价值观,克拉玛依人就会在目前这种开放包容的气质的基础上,再增添一股浓浓的进取精神的味道!
文字编辑:谜语人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qh/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