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头条克拉玛依人有什么样的胸襟气度
克拉玛依日报评论员刘亚峰
一
在本系列评论的第二篇当中,我们已经说过:“胸襟气度”是指市民总体上是宽宏大量还是小肚鸡肠,是开放吸收还是保守排外。
既然我们撰写这个系列评论的目的是助力将克拉玛依的文化转化为生产力,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述的主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大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小到一个企业保持、增强生机与活力,这些事业都有一个必须的文化基础:开放的文化,包容的文化。
庆幸的是,克拉玛依人的胸襟气度是:开放包容、大气粗犷。
二“克拉玛依人不欺生”,“克拉玛依人不排外”,“克拉玛依人淳朴善良”。
因为职业的关系,作者经常较为深度地接触第一次来克拉玛依的外地人。这些外地人当中,既有从事常规生产劳动的普通群众,也有不同界别的企业家、投资者,还有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上面的三句话,是他们对克拉玛依人最一致的赞誉。
为什么他们会对克拉玛依人有如此共同的看法呢?比较出真知——
经常去内地出差或者自助旅游的克拉玛依人可能碰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当你带着西北口音向当地人问路时,有些人会露出不耐烦甚至鄙夷的神情;当你想吸烟问当地人借个火儿时,有可能他正抽着烟却告诉你“那边售货亭有卖打火机的”;当你第一次品尝当地特有的小吃而想问问老板正确的吃法时,有可能得到带有讥笑味道的回应……
三这些都是当地人“欺生”和“排外”的具体表现,而这些情况在克拉玛依几乎不可能发生。为什么?
这是由克拉玛依市的形成方式和克拉玛依市民的构成方式所决定的——
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彻底的移民城市,所谓“克拉玛依人”,就是指“从全国各地来到克拉玛依工作和生活的人”。
年,《克拉玛依日报》赴内地多座城市采访了几十位年轻时曾经在克拉玛依工作和生活过的“老石油”。因为要支援其他油田石油会战的原因,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在克拉玛依生活过五六年,但他们仍然自认为是“克拉玛依人”。
以色列学者裘德·马特拉斯认为,移民城市的文化是一种异质性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移民有各自不同的出身背景、风俗传统、生活习惯、伦理观念和教育经历,表现出来的喜好甚至价值判断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移民城市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较之非移民地区要大得多。移民因为共同的根本利益、共同的生产需求,加之每一种来源的移民都不能形成独立系统的文化单元,融合与协作就成为了移民城市的文化形成方式,这在客观上成就了移民城市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四而包容性并不能自然产生大气粗犷的胸襟气度——作为包容性比较强的美国,它的文化构成很难用“大气粗犷”来形容。
克拉玛依人的大气粗犷,是由克拉玛依油田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所决定的。
克拉玛依油田的生产区,大都处于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无论是踏勘、钻井、采油还是储运,都需要从业者或者从业群体具备豪迈的气概、无畏的胆识,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很难在这样的群体里立足。
也就是说,克拉玛依人大气粗犷的胸襟气度是由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胸襟气度往往以日常生活的细节方式体现出来——
克拉玛依人搭乘出租车,一般与车主有一种无须言说的默契——“五舍六入”。比如说,车费是15.5元,车主只收15元;车费若是15.6元,乘客自动付16元不要找零。这种现象,在国内的其他城市很少见到。
我们用三篇文章的规模分析了克拉玛依的文化内核——克拉玛依人的价值取向、克拉玛依人的精神状态、克拉玛依人的胸襟气度。在这些文化内核当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形成更为强大的生产力,又该如何弥补我们文化内核中的不足呢?
相关链接为什么要谈论克拉玛依的文化——“试论克拉玛依的文化”系列评论之一
正确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试论克拉玛依的文化”系列评论之二
克拉玛依人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试论克拉玛依的文化”系列评论之三
克拉玛依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试论克拉玛依的文化”系列评论之四
图文编辑小米
图片设计艾克
图片均为克拉玛依日报资料图
赞赏
长按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qh/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