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中人在灾难中的情绪行为是杂乱

白癜风的相关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是影评人还是普通观众,现在看电影,评电影,都喜欢用略带刻薄的视角去评价一部电影,一种类似于上帝视角以及上帝冷漠的疏离去评价电影。这部电影依然经历了高的赞誉和“不过如此”的嘲讽,我想说点我自己的看法。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长,有很多小细节,也有缺陷,但看电影是为了什么?无论是基于电影学原理还是美学原理的影片分析,都应该首先遵循一条:有没有感动人,震撼人,启发人,愉悦人的艺术力量。当影片中父亲接到代理电话,被追问是不是他们公司的失误导致这一场灾难,父亲说不怪他,然后在水池清洗自己,我头脑里忽然出现一句话:原罪是刷洗不掉的。贪欲与不顾后果的追逐利益导致灾难降临,电影里的人最多只能认识到错误,却没有机会去反思了,而影片外的人,却有机会去思考发达的人类文明,是否每一个节点都是与世界相和谐的,我们的原罪到底会不会导致人类最后的灭亡。这是电影艺术的意义,和所有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不是工业,不是商业,不是一切理科类的学科,而是艺术,艺术是我们不断的修正自己因为别的文明走向绝路的道路的最重要的指引灯。如果观众在这部电影中得到思考和启发,那么这部电影在这里的意义便得到实现,而我们写下的所有文字,也使得这部电影得到了反馈。比丧尸围城更恐怖的,是活着的人,是活生生的自相残杀。老奶奶打开了丧尸的门,不只是为了她姐姐复仇的怒火,还有因此想到的可能是她一生所见到的人性的厮杀,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厮杀,并在这种厮杀中或者沉默,或者叫嚣地苟且偷生,这种活,比死更折磨。正能量的大叔也好,父亲也好,怀孕的母亲也好,相爱的小情侣也好,无非说了三种人类艺术最大的母题:亲情,友情,爱情。还有什么比人类最重要的感情更能打动人?还有谁,比父母爱人更有力量?这种形象很简单,但依旧是动情点,尤其是最后父亲被咬,跌下车的那一段镜头组,真的很震撼人,一个将死之人,丧失意识的时候想的也是自己的女儿,这就是父亲。幸存者,是影片很大的主题。比起人性的善恶美丑,比起灾难面前人类的状态,什么样的人能幸存下来,导演是否在暗示,这并不是偶然和巧合?妇女儿童,社会的弱势群体,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因为之前的强有力的男性的保护——因此,我想这依旧是一部男权话语语境下的电影,即使灾难恐怖的类型化似乎削弱了这一点,但影片依旧清晰地传递出:男权话语下,男性的力量和男性的社会责任。我想这是挺好的,毕竟韩国这样一个全民热衷中性鲜肉的国家,也是大男子主义很盛行的国家,它宣扬的理想和道德标准还是符合社会现实和人道主义的。整部电影看下来,情节有些缺陷,但节奏很快,我最想说的,也是想反对一些答案的是:安排得当,全程逻辑严密,情节合理,这是典型的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特点。我们虚心吸取别人好的,但也别觉得,《我不是潘金莲》就是比不上《荒野猎人》,东方电影美学不算美学,西方才是美学——真的很可笑。对了,推荐冯导新片《我不是潘金莲》,这是一个高度,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痛苦的书写,其圆形画幅充满美感和哲学意义,范冰冰演技的最高水平。说回《釜山行》,这部电影,有的人觉得情节不连贯,节奏过于慌乱,但我觉得这恰好是这部电影需要的:我们谁也没经历过丧尸危机,但无论是克拉玛依大火,还是汶川地震,还是五角大楼被炸,还是中东长年战争,人在灾难中的情绪,行为,本来就是杂乱无章的,你看着,在镜头这边,很冷静,很疏离,但灾难中的反应,本来就是仿佛意识流小说,仿佛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仿佛波普艺术,但是观众能够理解,能够看明白这是丧尸来了,因为我们还有同理心,会有预设:如果我们的社会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样便能跨越艺术真实的屏障,得到心灵震撼。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qh/15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