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眼中的克拉玛依是这样的
泛舟克拉玛依河上,多彩的灯光,摇曳的夜景,优美的《克拉玛依之歌》……丝路名人中国行的中外记者们就像行走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上一般,吹着轻柔的河风,享受着初秋适宜的温度,度过了一个惬意的秋夜。
说起克拉玛依的历史,外国记者怎么也无法想象这座流露出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六十多年前竟然是“没有草,没有水,鸟儿也不飞”的戈壁滩,他们惊讶于克拉玛依的美和艳,更惊讶于科技的力量和未来的宏图。
在克拉玛依科学技术馆,一幅震撼的全景体验图让外国记者感受到了从空中俯瞰克拉玛依全景的视觉冲击力,从太空一路俯冲,降临到克拉玛依市的上空,每一棵树,每一幢建筑物,每一条街道都以最震撼的方式展现在了眼前。
埃及新闻报记者阿诗玛·赫里德在克拉玛依科学技术馆里不停拍照并记录着克拉玛依的发展历程。她说:“这里的人们能把戈壁滩建成一座如此美丽的城市,真是太神奇了。我们埃及也有石油,但是开发程度和理念和这里有着很大的差距,我回国后要把我看到的都写出来。”
在新疆·克拉玛依指挥中心,外国记者看到了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指挥中心,从医疗到油田生产,从每一条街道到整座城市的管理,坐在指挥中心里,全市任何一个角落的情况都尽收眼底。讲解员说,市区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突发状况,民警可以在两分钟之内抵达现场。这种强有力的保障,让油城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安全。
阿富汗帕日瓦克通讯社首席执行官、主编达尼斯·卡鲁希尔则对中国石油数据中心赞叹不已,对这里的灾备系统和云计算环境等技术十分向往。“这么先进的数据中心我是第一次看到,我们国家也有石油但是目前都是最基本的开采和加工。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我们国家能和中国合作,利用中国的技术我相信我们国家的石油工业一定能够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当天晚上,在中外记者吃晚餐的时候,埃及新闻报记者阿诗玛·赫里德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祝福,“丝路名人中国行”的活动主办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办公室、中华网以及克拉玛依市委宣传部一同送来了一个大蛋糕。
今天是阿诗玛·赫里德的25周岁生日,巧合的是自治区国宾车队司机张书涛和她同一天过生日。中外记者在自助餐厅为他们唱起了生日快乐歌,祝福他们生日快乐。
阿诗玛·赫里德说,在埃及国内的时候,她的生日都是和家人一起过的,但真的没有想到热情好客的中国朋友会如此细心,“当生日蛋糕推上来的时候,我感动的眼泪都流出来了,真的太感谢中国朋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amayizx.com/klmysjj/442.html